极光新闻客户端12小时前
400万公顷的大森林连绵如浪,四面八方以绿色拥抱这座城市。
在森林掩映下,层岭叠翠,鸟鸣幽幽。蜿蜒百余里的乌带公路,把人们带往兴安林海腹地——“中国林都”黑龙江省伊春市。
这是位于伊春市的小兴安岭云海景观(2018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若从高空俯瞰,很难探寻到伊春的踪迹。因为伊春所辖县区呈“S”形散落于小兴安岭各处,且皆为绿色,令人难以分辨城在何方、市在何处。
游客在位于伊春市丰林县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内游玩(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多年前的伐木号子早已沉寂,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成为红松原始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上百年树龄的红松随处可见,一人环抱也只能拥住树体的一小半。
当地管护人员说,伊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风送来树木的香气,走在城市街头,呼吸起来有“洗肺”般的清爽。
2021年,伊春所辖10个县(市区)全部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全域每立方厘米有上万个负氧离子的含量,让人深呼吸间深深沉醉。
2024年7月11日,游客乘坐电瓶车在伊春市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穿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83.8%的森林覆盖率加上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赋予了伊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少游客赞叹:“到了伊春,空气是清甜的,呼吸是顺畅的,就连睡觉都格外得香……”
醉人的环境,还唤回不少森林里的动物。
数月前,摄影爱好者就在伊春拍摄到,一群被视为生态环境“晴雨表”、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在河面嬉戏。从建区前不足10只,到目前种群数量达200余只,近些年来,伊春市大箐山县碧水中华秋沙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人工筑巢、监测救护等多项措施,护佑这些珍稀野生动物重返家园。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在伊春东南角,群山环抱间,是金山鹿苑的梅花鹿栖息地。涓涓细流从沟谷间流过,三五成群的游人与小鹿嬉戏合影、随鹿群席地而坐。
就连五营国家森林公园里的花狸棒子和游人也十分熟络。漫步林间,只要一捧瓜子,便能让这些小家伙在身边翻转雀跃,逗得游人忍俊不禁。
伊春人守住了大自然的草木,这片森林也慷慨地赋予城市以生机和活力。
来 源: 新华社
编 辑: 张广义
审 核: 吕 博
统 筹: 魏默宁
监 制: 段君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