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10小时前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才是教育的科学路径! 教育研讨会上,王教授猛地拍了下讲台,手中的《林哈德与葛笃德》书页被震得哗哗作响,“只有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话音未落,李研究员立刻站起身反驳,投影仪上快速切换出陈鹤琴 “整个教学法” 的理论框架:“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才是适合中国儿童的实践之道!打破学科界限,让教育回归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创新!” 现场气氛瞬间剑拔弩张,支持双方的学者们各执一词,争论声此起彼伏,这场关于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VS 陈鹤琴‘整个教学法’,如何实践” 的激烈讨论,将两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困境与突破方向摆在了众人面前。
裴斯泰洛齐的 “教育心理学化” 理念,源于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教育应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将教育与心理学紧密结合。在瑞士的布格多夫学校,裴斯泰洛齐亲自开展教育实验。他发现儿童在学习算术时,从具体的实物计数开始更容易理解,于是设计了木制的数字积木,让孩子们通过摆弄积木,直观地感受数量关系。在语言教学中,他遵循儿童从模仿到自主表达的心理发展顺序,先让孩子聆听简单的儿歌、故事,再引导他们进行词汇积累和句子创作。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习变得自然而高效。
陈鹤琴的 “整个教学法” 则是基于对中国传统分科教学弊端的反思而提出。他主张将儿童的生活视为一个整体,教学也应打破学科壁垒,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将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等领域的内容有机融合。在南京鼓楼幼稚园,陈鹤琴带领教师以 “春天来了” 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孩子们在健康活动中,到户外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锻炼身体;在社会活动中,观察社区里人们在春天的活动,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在科学活动中,种植花草,观察植物生长,学习自然知识;在艺术活动中,用绘画、手工、歌唱等形式表现春天;在语文活动中,讲述春天的故事,创编诗歌。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在一个主题下,全面地学习和发展。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教育心理学化”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幼儿教育阶段,许多幼儿园采用 “区角活动” 的形式,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幼儿园设置阅读区、建构区、美工区、科学区等不同区域,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发展水平,投放相应的材料。例如,在建构区,为小班幼儿提供大块的软积木,方便他们进行简单的垒高、拼搭,锻炼手部大肌肉动作;为大班幼儿提供形状多样的木质积木和辅助材料,鼓励他们进行复杂的结构搭建,发展空间思维和创造力。教师还会通过观察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整个教学法”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上海的一所小学,学校开展了 “城市交通” 主题的跨学科教学。在这个主题下,数学学科学习交通流量统计、路线规划中的数学问题;语文学科进行交通规则宣传语的撰写、交通故事的创作;科学学科研究交通工具的动力原理;艺术学科设计美观的交通标识;社会学科探讨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学生们通过参与这一主题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多学科知识,还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单独实践其中一种理念可能存在局限性。过度强调 “教育心理学化”,可能导致教育过于关注个体心理,忽视社会需求和知识的系统性;单一推行 “整个教学法”,如果缺乏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把握,可能使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深度学习。因此,将两种理念结合实践,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在杭州的一所实验学校,就探索出了将二者融合的有效模式。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既遵循 “教育心理学化” 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又采用 “整个教学法”,以主题式学习为载体,整合学科知识。例如,在 “校园生态” 主题学习中,低年级学生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昆虫,用简单的图画和语言进行记录,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进行直观的感知和表达;高年级学生则开展校园生态调查,运用数学知识统计生物种类和数量,撰写调查报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科学小论文的创作,教师根据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发展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 “教育心理学化” 和陈鹤琴的 “整个教学法”,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在当代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将二者有机结合,既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又要打破学科界限,让教育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文章通过实例展现了两种教育理念的实践方式与融合思路。如果你对文章案例、论述逻辑有新想法,或还有其他需求,随时都能和我说。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