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大众日报16小时前
小红花奖励,是学生时代的快乐。作为小红花的发放者,老师最期待哪朵小红花?莱州市程郭学校正高级教师杨红梅,青岛电子学校、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校长崔西展,被评为今年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假期,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都谈到了自己“最期待的那朵小红花”。
杨红梅最期待的小红花是,乡村孩子拥有科学梦。“以前,乡村孩子认为,创造发明、科学研究离他们很远,是‘高大上’的事情。本着‘看得见、够得着、创得出’的教育理念,我引导孩子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小见大、小中探奇,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孩子们逐渐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科技创新离自己并不遥远。”杨红梅说,“比如,在家里扫地时,笤帚上总是缠上头发,不好清理,怎么办?画画时,水彩不小心沾到手上或衣服上,难以清洗,怎么办?通过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小麻烦、小难题,孩子们学会了思考,科学的种子也渐渐在他们心中发芽。”
“地瓜残渣可驱杀韭蛆”项目是杨红梅带着学生一起探索研究的成果,“这源自一次学校开展的校外劳动实践。学生们在与韭菜种植专业户交谈时得知,为杀死韭蛆,种植户往往采取兑水浇灌或喷洒农药的方式,不少农药残留在韭菜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孩子们的‘心结’。”
杨红梅说,一天早上,一位同学找到她,说他注意到家里的地瓜残渣意外流到韭菜地里,反而使原来发黄的韭菜长得叶色暗绿,还不生韭蛆。“难道地瓜残渣能杀死韭蛆吗?”杨红梅鼓励学生们一起探究。通过一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地瓜残渣不仅能驱杀韭蛆,还能使韭菜长得旺盛。这一项目不仅获得了第33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为了让更多孩子参与到科学发明中来,杨红梅不仅成立了“小小创客”科技社团,还带头编写了《跟老师学创新》等校本教材。
“其实,受益的不只是孩子,还有我自己。”杨红梅说,当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在县城从教的机会,毅然选择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也更坚定了我陪伴乡村孩子持续科学探究、提升孩子科学素养的信心和决心。”
莱州市程郭学校正高级教师杨红梅
对崔西展来说,最重要的小红花来自企业、行业,奖励学校产教融合着实有效。
“产教融合出现‘教育热、企业冷’现象,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崔西展说,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渴望,一直是刚性的,“它不可能真的冷”。之所以出现“冷”,是因为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相互赋能在深度、广度和热度上没有达到和谐状态。
为此,崔西展带头组建青岛电子信息业职教集团,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产教联合体等优势,加大和企业、行业对接力度,铺就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互动之路。同时,他积极统筹资源,搭建起“3+4”分段培养本科、“3+4”国际本科、“3+3+2”国际硕士、五年制贯通、“三二”连读大专、职普融通等深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平台,畅通了人才培养的渠道,打破了职教发展瓶颈。
这是崔西展通过实践对青岛电子学校提出的“职教三问”的第一问“我们要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的回应,也是对职业教育社会意义的诠释。
另外两问分别是,“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职业学生”。崔西展说,学校以“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为办学理念,以学生培养为起点,连接家庭关注和支持,辐射影响社会,从而营造职教发展的良好生态。关于学生培养,他提出“德体并修”的培养目标,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生活、创新实践等多方面引导提升学生能力。崔西展率先提出了“1+1+1”人才培养模式,即让每位学生具备1项专业技能、1项文体特长、1项兴趣爱好。“掌握一项技能,为学生奠定立业之本;发展一项特长,为学生铺平立人之路;培养一项兴趣,为学生开启创造之源。”他补充说。
青岛电子学校、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校长崔西展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通讯员 窦娟)
责任编辑:郭治权 沈静 于海员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