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05-03 12:36
“五一”假期,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诊室和抢救室昼夜无歇。在一层急诊外科的诊室里,医生谢方南连续3天在岗。
假期,急诊外科接诊最多的是外伤患儿。6岁患儿晨晨到北京动物园游玩时,不小心摔倒,左侧额角磕了一个口子,不住往外渗血。父母赶忙拨打了120。
谢方南仔细查看了患儿伤口情况后表示,伤口较深,需要进行缝合以免感染。一听说要缝针,小朋友害怕得哇哇大哭。“晨晨最勇敢,还有爸爸陪着你,一点都不可怕。”在谢方南的耐心安抚下,患儿逐渐稳定了情绪。
“缝针后会不会留疤呀?”晨晨爸爸忧心忡忡地询问。“我们力求最大程度减少疤痕的影响。根据以往患儿随访的情况来看,普遍都恢复得挺满意。”谢方南回答。
晨晨的伤口较深,伤到了皮下脂肪层和肌肉层。谢方南聚精会神,按照层次和纹理将每一层皮肤都仔细对齐。20分钟后,缝合完成。谢方南笑着叮嘱家长,3天后带孩子到门诊换药。
“医生,我们需要打狂犬疫苗吗?”尹女士拉着4岁女儿的胳膊,向谢方南展示着上面一道浅浅的红印。原来,尹女士利用假期带着孩子到亲戚家串门,女儿与小狗玩耍时,不小心被挠伤了。她补充介绍:“没流血,但肿起了一道红印。”
“虽然没流血,但肉眼可见皮肤破损和抓伤,这属于狂犬病二级暴露,也是需要立即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的。”谢方南开具了疫苗,麻利地安排患儿进行伤口的冲洗和疫苗的接种。
作为儿科急诊医生,谢方南几乎每逢假期都在岗。他说:“这是我们的工作常态。让孩子们有事儿随时找得到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