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客户端14小时前
广西电网公司首个生产域“数智员工”小瓦特,具备60多项“作业技能”,帮助将作业风险定级准确率由70%提升至98.6%。而小瓦特的“爸爸”,是今年31岁的房加珂。从输电业务跨界到算法开发,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团队并肩作战,房加珂带领团队,不断把电网老师傅的“土经验”变成AI能理解的数字逻辑。
一通抢修电话
开启数字化开发之旅
房加珂从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南宁供电局输电管理所,一开始从事输电线路运维业务。这份以线路巡视和登杆检修为主的工作似乎和人工智能关系不大,但大学期间已对人工智能颇感兴趣的房加珂,却琢磨如何让兴趣和业务相结合。
房加珂
“小房,110千伏有线路跳闸,赶紧去办公室查询雷击点!”2021年4月的一天,房加珂凌晨2时收到抢修电话,便迅速从家往单位赶。“赶往单位的路程加上查询时间,大概花费了30分钟,效率不高。”房加珂开始思考,能否让系统远程自动查询雷击点位置?
说干就干!房加珂报名各种培训,啃了3个月编程技术,几乎每晚调试程序到凌晨1时,终于做出他的首个数字化产品——手机elink远程查询雷电定位工具。有了它,抢修人员不用再夜间返回办公室手动查询,只需轻点手机,便可以获取雷击故障点位置,雷击跳闸的故障定位时间缩短半小时以上。
一年左右时间
迎来双重“破茧成蝶”
2022年,南宁供电局成立生产指挥中心,已在数字化开发小有名气的房加珂,从输电所转岗来到这里,目前担任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
经过一年多持续学习,房加珂在业务知识和技术开发两方面均“破茧成蝶”。作为生产指挥中心对各个专业系统和平台应用最熟练、最全面的专家,他在数字化开发方面,也迎来成果爆发期,先后开发出60多个数字化功能,其中12个功能被推广至广西电网应用。2024年,房加珂成为南宁供电局首名“业技融合数智专家”,也是广西电网公司唯一获得南方电网公司“金数叶十佳个人”称号的员工。
一个年轻团队
探索AI领域更多可能性
在电网巡检工作中,无人机拍摄的大量图片需要人工分析,查找设备存在的隐患缺陷。“人工分析一张图片需花费2—4分钟,每天巡检平均产生一两千张图片,最多时有几千张。”房加珂表示,“工作量太大,人工分析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比例不到5%,无法全量识别所有隐患缺陷。”
房加珂与同事研究大模型数据。
AI能否助力红外图片复核?房加珂团队大胆发起冲击,但在第一步开发环境部署,“WSL、Linux、Docker……”这些陌生的技术名词不禁让他们这个非计算机专业的团队犯了难。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和团队成员在业余时间找专家请教,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花了一周左右才基本弄明白。
“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和在大量的测试中才能慢慢摸索出AI模型优化的规律。”房加珂说,开发的那段时间里,他曾一周没回家,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撑不住了就在工位后面的沙发上睡下。努力浇灌出成功的花,房加珂团队研发出红外图片识别模型,实现红外图片的全量复核,平均每张耗时约一秒,效率提高200%以上。
如今,房加珂带领一个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团队,继续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未来我们致力于研究‘电网数字生产智能体’,即集自然语言指令理解和自主任务执行为一体的智能系统,构建更加智能、可靠的现代电力系统,不仅能代替人工智能分析数据,还能自动帮我们干活。”房加珂憧憬道。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