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2小时前
时下,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乡亲们日子早已步入小康。每个乡镇集市都会有几家大型婚礼主题酒店,档次也越来越高,菜品越来越丰富,装修豪华度与县城里的酒店差别不大,乡下小青年举行婚礼也会就近选择酒店举行,不再往县城跑。谁家有老人去世,也会请集镇上流动餐厅来村里做酒席。集镇上这些婚礼主题酒店的大厨,也大多从县城或市里应聘而来,手艺好,很受食客欢迎,他们工资待遇也不比城里酒店低,也乐于在乡下酒店工作。有的酒店为了招揽生意,往往会花高薪请有专业水准的大厨。
记得,我儿时乡村,几乎每个村都有会厨艺的村民。每当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做酒席,就会请村里会厨艺的村民来做。使用的锅碗瓢盆等全是从左邻右舍那里借来,请的打下手的帮工,也是村里的棒小伙们,再找俩负责管理问事的村民,根据宴席档次,到集镇购买食材。那时候,村民生活水平还不太高,菜品没有时下宴席丰富,所用食材集镇上都能买到。最好的食材无非鸡鱼肉蛋之类,没有什么鲍鱼龙虾海鲜之类。做起来都是普通家常菜,还说不上讲究色香味美,只能饱腹算打打牙祭。
当初,我父亲就是村里一名这样的乡村大厨。每当村里有人家的孩子需要结婚举行婚宴或者老人去世,会请父亲和村里另外一名大厨村民来做酒席。他们两人互相配合,一个做凉菜负责切菜、配菜,一个负责火灶蒸煮、热菜烹炒、以及煲汤。忙活两天后,酒席结束,主家表示感谢,会安排管事的封上两包本地产香烟、两瓶地方烧酒,另外再送块猪肉方,是不发工资报酬的,都是乡里乡亲。最多就是酒席当天开席前,管事的村民领着主家拜厨时候,奉上一元或两元红包,外加一包香烟而已,表达对大厨辛苦的感激。父亲总是每次红包带回家送给我,我把这一元、两元钱大多买做铅笔橡皮作业本这些学习用品。村里管事的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村民称管理结婚喜事的人叫喜总,负责老人过世白事事务人叫做大总。
那时候的酒席没有如今的宴席食材丰盛,做起来没有这么多摆盘,不那么复杂。最好的吃食,热菜无非是蒸红烧肉那种扣碗,很解馋,还有红烧个鱼、烧鸡块,凉菜最丰盛的就是牛肉,能有盆猪肉丸汤就更奢侈了,一般时令蔬菜做的素食菜偏多,当然最后八宝米饭和鸡蛋汤是少不了的,乡下风俗不吃八宝米饭不能算吃饭,鸡蛋汤又戏称滚蛋汤,寓意酒席结束,客人散场。没有大虾、猪肘子、元鱼乌鸡汤之类,更谈不上那些海鲜。每次有村民家红白事,父亲都要忙上两天,头一天中午,需要在主家垒砌土炉灶,砖泥结构,圆形下面有三个支点,烧的是煤炭,当地村民称它是神仙炉子,因何而得名,我至今不解,也许因为有点像寺庙里烧香的炉子,而得此名吧。
还清晰记得,父亲每次给村里做喜宴酒席时候,儿时的我放学后,会悄悄溜进父亲忙乎的厨房,还有点羞涩。父亲明白我的来意,知道我是馋了来蹭吃食。有时候不需要父亲动手,另外一名大厨村民,会拿个带着红点的白面馍,切块瘦猪肉或牛肉,夹在馍中间,给我打牙祭,我往往会接过,迈开小脚步,一溜烟跑回家,大快朵颐,很是解馋,现在想起来还感觉滑稽好笑。有时候,如果是白事酒席,我还能得到大厨父亲给的几个白糖做的糖果子甜食饱口福。在那个还不能天天有条件吃肉的日子,这已经让我很满足了,庆幸自己有一位会厨艺的父亲。一日,出于好奇,我问父亲咋会做酒席,父亲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告诉我,这是他当年在部队当兵做炊事员学来的厨艺。
现在,父亲和村里那位大厨都老了,早已不再帮村民做酒席,现在的酒席菜品丰富,花样十足,他们也做不了。每个乡镇集市上都有几家大型婚礼主题酒店,装修和菜品很上档次,如果需要还可以上门流动到村民家里做酒席,只需要村民提供场地,厨师和服务员有酒店派去,其它桌椅餐具食材酒店自备,省事又方便,很受乡亲们喜欢。
如今,乡下村里再也没有村民做乡村大厨,村民红事都是在集镇婚礼主题酒店举行,白事请流动餐厅到村民家里做酒席,食品卫生和食材质量有保障。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当年那些乡村大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再从业,我却无法忘却父亲做乡村大厨的日子,存在脑海挥之不去,让我回味、让我留恋、让我感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