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青锋
针对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问询”电话,有“催生”之意,顶端新闻报道披露,成都市青羊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应称,系社区“通过AI电话,排查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情况,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一个主动排查居民健康情况,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行为,为何会造成老百姓的误解?
青锋认为,在于排查问询设计的问题,存在一定问题。如成都市民李华(化名)称,“自己接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电主要询问孕情,包括近期有无怀孕打算、生理期时间等”。对于这类涉及生理时间、孕情等个人隐私的敏感问题,估计问询设计人员事先没有做认真考虑,更没有事先放在法律框架内考量,直接询问居民这些问题是否涉嫌违法?是否会引发居民抵触情绪,或者造成其他不良影响等等。
也就是说,提供健康服务之前,对直接问询居民的相关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法律边界等问题的考量。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青锋认为,和之前个别地方工作思维不无关系。也就是说,一些人员往往会认为,我为你办好事,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是否涉嫌违法等,只要我出发点是好的,没有恶意,老百姓都应该无条件接受,否则,就是有抵触情绪。殊不知,法无授权不可为,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共识,作为公民,对社区等相关部门提供的服务,多问一个为什么,或者有所质疑,是居民个人的权利。
青锋注意到,顶端新闻披露的《江北街道育龄妇女孕情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机制》中明确,“主动搜索发现并向辖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孕妇信息。由辖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为孕妇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咨询检测服务”等。由此可见,相关社区电话问询,重点“是为了向辖区居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严防艾滋病、梅毒、乙肝在母婴间传播”,与催生催育没有必然的关联。
但不管怎样,社区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问询中有关询问的问题的方式方法,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不要让老百姓一接到电话听到的就是个人敏感隐私的问询,让人第一时间就产生抵触情绪,纷纷表示,“真的不能接受被每个月追问月经啥时候来的”等问题,导致好事没有办好,反而产生负面作用。
另外一个方面,为国家民族计,优生优育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人们要不断提高认识,以平常心对待社区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问询”,不要被“社区来电催生”等相关话题所困扰。
也就是说,通过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民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好社会健康服务的氛围,让社会更和谐、更健康,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