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4小时前
因被诋毁“卖玉石获取暴利”,胖东来近日十分闹心。创始人于东来更是直接下场,不仅在社交平台放出财报、毛利率、质检报告,甚至直言: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处罚,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面对该事件,许昌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胖东来进行了检查,认定未发现违规问题。相关社交平台对网红“柴怼怼”封号一个月,并下架了相关视频。据悉,胖东来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一案,也已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常言道“树大招风”,明星企业常常遭遇碰瓷诋毁。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涉企内容一直是流量富矿。不乏自媒体为博关注,“编黑料”“泼脏水”“带节奏”,搅起一场场风波。至于维权,网络谣言案件的举证、立案、审理等流程较长,很多企业实在折腾不起。即便最终胜诉,这个“黑嘴”消停了,也保不齐其他“网红”又冒出来蹭热度,令企业心力交瘁。这一次,于东来被逼得放出“关门”的气话、狠话,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企业面对网络诋毁时的无奈与愤慨。
公众当然有评价商家的权利,但不意味着可以信口开河、恶意中伤。深扒一个个上蹿下跳的造谣侵权者,明面上将自己标榜成“社会良心”“民间嘴替”,实则心里全是上不得台面的“毒生意”。比如,一些知名企业和企业家自带关注度,便有自媒体、MCN机构把其当作围猎目标,以泼污围攻博关注、求涨粉。也有人试图通过编造散布谣言讹取相关企业“封口费”,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专门成立公司,在多个平台运营大量自媒体账号,从炒作谣言到有偿删帖“一条龙”作业。若敲竹杠不成,那就变本加厉“黑到底”。正常经营的企业,噤若寒蝉,不堪其扰,“黑嘴”们却赚得盆满钵满,岂有此理?
舆论环境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维护企业声誉,打击网络“黑嘴”,不能只靠企业家撂狠话、说气话。作为传播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平台尤须守土尽责,从严审核并深入清理存量涉企侵权信息,加大对违规账号的惩罚力度,让其无利可图、无流量可赚。相较于事后封号,平台更需要强化源头治理,不能总等谣言实质性地影响了企业经营才有所动作。
谣言止于“治”,也止于“智”。网络信息芜杂,广大网友也要提高媒介素养,多些求证意识。各方积极行动,还网络生态以清朗,还市场竞争以公平,才能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踏踏实实谋发展。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