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八期#
#成语典故#
“有眼不识泰山”是一句常用成语,其含义和出处如下:
成语释义
比喻因见识浅薄而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常用于自谦或责备他人缺乏眼光。
成语出处
一般认为出自明代文献,但具体典故有两种说法:
1. 民间故事说:
相传鲁班(古代著名工匠)收徒,弟子中有个叫“泰山”的人,因技艺不佳被辞退。后来鲁班在集市上见到精美竹器,得知是泰山所作,感叹:“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注:此说多见于民间传说,无确切文献记载。)
2. 《水浒传》说:
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中,王进评价史进武艺时道:“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此为明确文献记载,但“泰山”仍指人,非山名。)
“泰山”的注解
成语中的“泰山”并非指山东的泰山,而是借指重要的人物,具体有两种解释:
特指人名:如鲁班故事中的徒弟“泰山”,代指被低估的能人。
象征意义:泰山自古被视为崇高、稳重的象征,此处比喻值得敬仰或地位显赫的人。
常见误解澄清
错误理解:认为“泰山”指五岳之首,引申为“重要事物”。
正确理解:成语本意强调“未能认出重要人物”,与山的本体无关。
此成语生动体现了中文以人名喻事的修辞手法,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