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客户端6小时前
五月初的杭州,刚过立夏,已是满目翠绿。
我循着导航来到曙光路184号的一座白色建筑前,这里距离曲院风荷仅三百多米,步行仅需4分钟。
这座“小白楼”全名「阅见曙光」文化会客厅,由西湖区文化馆改建而成。一些被996掏空的年轻人,都喜欢来这里补充生命力。
在百年银杏下
遇见书籍与文化的温度
推开玻璃门,右手边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些书籍,收录于「100人,100本书」100本作家学者首选推荐书单中。
穿过展厅就能看到小楼中间的下沉广场,院子里一株高大的银杏树已有百岁,亭亭如盖,给人以安安稳稳的惬意。
沿着天井四周的走廊走一圈,逛逛「书生有杏」湖上乡集,这里正上演着城市与乡野的对话。
景德镇的瓷器、秦岭的鹿茸菇、瓶窑的香囊……在杭城的西子湖畔完成了奇妙的邂逅。
转身步入郑培凯书法作品展。
《西湖梦寻》的墨迹在宣纸上流淌;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弘一法师的“华枝春满”并置,策展人用枯笔飞白演绎张岱笔下“湖心亭看雪”的孤寂,又在浓墨重彩中再现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烂漫。
占据一层核心位置的晓风书屋,延续着杭州人对纸质阅读的深情——从1996年体育场路总店到如今融入复合空间的蜕变,它依然保留着“书架间能遇见余华签名本”的惊喜。
坐在面向曲院风荷的临窗位置。窗外是无边的绿意,玻璃上倒映着书架间游走的年轻人,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书页里的西湖,还是现实中的光影。
书店沿街的方向混合着咖啡香与油墨味的特殊气息,那里是丽水松阳的民宿「飞茑集」开设的「樢咖啡」,可以喝到加入松阳红糖的特调咖啡。
穿越时空
西湖美学巡礼
沿着旋转楼梯登上二层,一场展览正无声诉说着西湖的千年风流。
在《如是澹观,西湖倩景》特展中,民国摄影家郭锡麒1947年的银盐底片,将雷峰塔残影、三潭印月孤舟定格成水墨画般的意境。
展览柜里陈列的古董相机,仿佛还能触摸到那个时代文人“以镜头写诗”的雅趣。
这一层的另外两个展厅则分布着「书生有杏」湖上乡集的香氛、手作、文创、中医药等摊位。
回望这座三层小楼,书店里的年轻人在笔记本电脑前奋笔疾书,市集摊主正耐心制作手串,民国相机与传统书法正隔空对视——
或许这就是「阅见曙光」的终极密码:让西湖的千年文脉,在书籍、科技与人间烟火的交织中,生长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意。
责任编辑:黄捷
审核:金立鹏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