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客户端3小时前
在刚刚落幕的“五一”假期,大连自然博物馆迎来了一大波游客,总共接待了5.64万人次,平均每天大约1.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多了81.8%。其中5月2日接待参观人数高达2.14万人次,创单日参观人数历史新高。
实施场地优化,实现人车分离。
为应对旅游高峰,博物馆采取多项举措,他们实施场地优化,将北广场园区拓展为观众排队区,实现人车分离,消除在马路上排队、人车混杂的安全隐患。对员工及物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强化出入口、楼梯间等重点区域巡视,制定限流预案。节前全面检查消防、监控、电气设备,确保器材设备运行良好。强调热情服务与信息共享,完善应急预案,保障参观环境安全有序。保证博物馆“五一”期间安全运营,为观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
人员有序参观。
在展陈设计方面,他们发动常设特展双引擎,打造沉浸式博物盛宴。为了迎接“五一”小长假的到来,大连自然博物馆对馆内的基本陈列展厅先行进行了局部整修,确保节日期间馆内现有9个基本陈列展厅正常开放,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五一”期间观众参观踊跃,最受观众关注的中生代展厅、海洋哺乳动物展厅、陆生动植物展厅、湿地展厅、东北森林动物展厅及鱼类多样性展厅等成为观众积极参观打卡的网红展厅。观众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着博物馆制作逼真的生态场景与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兽。
探寻动物世界。
专题临展“成语映自然——自然科学视角下的动物成语”以跨界融合理念,串联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精选大众耳熟能详包含动物素材的经典成语为线索,通过自然科学视角解构成语内涵,巧妙串联生物进化论、生态系统、生物分类等学科知识,配合丰富的各类成语中的动物原型标本,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成语文化的同时,增加自然科学知识,提升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另一专题临展“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展”采用与社会机构深度合作与跨界融合的策展模式,整体展览通过自然之蛇、人类与蛇、生肖蛇文化三大内容丰富的篇章,结合丰富的动植物生态标本、各类工艺品、主题邮票、及蛇年主题艺术作品等实物展示,为观众讲述蛇的神秘以及与我们自身千丝万缕的联系。展览中大连自然博物馆藏与辽宁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各类标本成为亮点,旅顺蛇馆的蛇类标本与蛇蜕工艺品及吉成面塑艺术馆的非遗面塑主题作品让观众大饱眼福。
“成语映自然——自然科学视角下的动物成语”展览。
此外,为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提升自然科学素养,同时促进亲子互动与双语表达能力,大连自然博物馆开展了青少年双语科普活动、与专家面对面展厅讲座、寻找自然博物馆里的春天等多项科普活动。5月1日、2日和4日,大连自然博物馆馆长化身“科普达人”,带领观众深入探索海洋哺乳动物的奥秘,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展”。
5月1日和5日,大连自然博物馆三楼生态展厅变身“自然科学讲堂”,由植物学专家王萌带来的科普讲座和互动答疑活动,吸引了上百名观众的热情参与,从好奇提问到深度交流,这场知识盛宴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收获满满。5月5日“海底小精灵——真蛸”活动,以真蛸(Common Octopus)为核心科普对象,以中英双语讲解、学习单互动、小讲解员体验等形式,吸引20组亲子家庭,现场氛围热烈。科普老师以中英双语交替讲解真蛸的生物学特征、生存智慧及生态意义。收获了家长与孩子的一致好评,大家认为活动“专业性、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强”,尤其赞赏双语模式和小讲解员现场讲解体验的实践形式。
馆长化身“科普达人”。
寻找自然博物馆里的春天活动,更是引起了热烈反响,150个活动名额迅速约满。观众在节日期间,寻找展品中暗藏的春之密码,记录下一个个独特而唯美的瞬间。孩子们的惊叹与家长们的会心微笑,印证了这场文化寻春之旅的价值!活动不仅打破了“博物馆静态观展”的固有印象,更以创新形式唤醒公众对自然生态与文化美学的感知,让博物馆真正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人文与自然的诗意空间。
这个假期,志愿者小马甲成为自然博物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41名志愿者累计服务300小时,参与观众入口疏导、展馆内外秩序维护、解答游客问题,提供讲解服务60余场等,正是在他们的协助下,缓解了博物馆假期公共服务压力,使各项服务和教育活动有序开展,营造了和谐的节日氛围。
“五一”假期,大连自然博物馆通过优化服务、创新展览、丰富活动,实现客流量与口碑双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城市文化地标的地位。他们将持续深化亲子教育、跨界策展与公众参与,推动自然科学普及与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产品。
记者 : 郭平
编辑 : 张卓
责编 : 丁春凌 审核 : 于林姝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