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19小时前
特级教师坦白局:公开课评分前三名都是演的
在教育领域,公开课一直被视为展示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交流的重要平台。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公开课舞台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身为一名在教育一线深耕多年、对公开课有着深入观察与切身体会的特级教师,今天我想打破常规,来一场坦白局,和大家聊聊那些关于公开课评分前三名背后的真相 —— 它们往往都是 “演” 出来的。
为了准备一场公开课,教师们通常会经历漫长而精心的筹备过程。从选择教学内容开始,就充满了策略性。那些经典、容易出彩的课题往往成为首选,因为它们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可供参考,也更容易设计出吸引人的教学环节。选定课题后,便是反复的教学设计打磨。这不仅仅是对教学流程的梳理,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演出脚本创作。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控都精确到秒,每一个提问的设计都经过深思熟虑,甚至连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都提前设想好并准备好应对方案。
在正式上课之前,多次的预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会和学生们一起,将整堂课完整地 “排练” 一遍又一遍。学生们被提前告知在课堂上何时该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时要如何组织语言,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纠正学生的表现,使其更加符合公开课的 “完美” 标准。例如,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预演中,为了让学生对一篇古诗词的朗读更有感情,教师逐字逐句地指导学生的语调、语速和停顿,甚至为每个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朗读表情和肢体动作。经过多次排练,学生们的朗读变得声情并茂,仿佛真正理解了诗词的内涵,但实际上,这种理解更多是为了迎合公开课的表演需求,而非学生真实的感悟。
到了公开课当天,现场的氛围就像一场盛大的演出。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课堂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激情,教态亲切自然、大方得体,教学方法新颖多样、精彩纷呈。学生们也仿佛被施了魔法,积极配合,发言踊跃,课堂互动热烈非凡。然而,这看似完美的课堂背后,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经过精心排练的公开课,虽然在表面上呈现出了热闹非凡的学习场景,但学生真正从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却十分有限。因为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多地是在执行教师预先设定好的 “剧本”,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疑惑,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出回应。例如,在数学公开课上,学生们看似熟练地运用各种解题方法解决问题,但当遇到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时,却往往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解题思路的本质,只是记住了在公开课上表演的那一套流程。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而言,这种为了追求高分而 “演戏” 的公开课,对其他教师和学生是不公平的。对于那些认真教学、但不擅长 “表演” 的教师来说,他们在公开课评分中往往处于劣势,这打击了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也不利于教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同时,为了准备公开课,学校和教师往往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和物质支持,这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影响到其他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这种虚假的公开课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教育应该是真实的、自然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过程。而当公开课变成一场精心编排的演出时,它就失去了对教学实践的真实反映,无法为其他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长此以往,会导致整个教育生态变得浮躁和功利,不利于教育质量的真正提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公开课评分前三名都是 “演” 的现象呢?一方面,现有的公开课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目前的评价标准往往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新颖性、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以及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而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真实学习体验。这就使得教师们为了获得高分,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表面功夫上,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公开课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学校将公开课的成绩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这使得教师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通过 “演戏” 来争取更好的成绩。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需要改革公开课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收获,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等。同时,评价方式也应该更加多元化,除了评委打分,还可以增加学生评价、同行互评等环节,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评价一堂公开课的质量。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正确看待公开课的作用,不要过分夸大其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地位,为教师减轻不必要的压力,让公开课回归到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本质。最后,教师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公开课是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追求名利的手段。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积累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真实、自然的教学风格展现教育的魅力。
公开课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本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教师的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然而,当 “演戏” 成为公开课评分前三名的常态时,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采取行动加以改变。只有让公开课回归真实,才能真正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