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客户端19小时前
近日,青岛“两行人相撞被告赔偿7万元案”持续发酵,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一庭长在普法栏目中现身说案,“突然转身往回走”和“存在未保持安全距离的过错”等表述,引发公众对案件处理公平公正性的广泛质疑。
质疑之下,该法院最新公开道歉,称法官“突然转身”“为保持安全距离”等表述存在不当,并公布了事发现场视频;而广大网民、法律业内人士在观看视频后也发现,事实根本不像此前法官所说的那样,认为虽然目前看调解结果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案件普法却引发这么大的波澜,有关方面需要深入反思。
碰撞发生瞬间
发生在两年前 的一起案例,且在约一年前调解完毕,双方均无异议,如今波澜再起根源何在?此案对公众日常出行安全意识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有何启发?津云新闻记者咨询了有关法律智库专家和执业律师。
河北十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文广表示,从现场视频来看,事发前几秒内原告(被撞者)没怎么移动,基本停留在原地,而被告行走过程中一直向右张望,没有观察前方情况,因此应承担必要的侵权责任,对伤者做出一定的赔偿,法院的调解结果“当事双方都认可,是没啥问题的”。
对于“突然转身往回走”和“存在未保持安全距离的过错”等不当表述,王文广律师表示,这些表述不管是调解书中使用的,还是法官做节目时临时提炼的,都明显属于斟酌不够。“可能是普法的时候没有想太多,或者在提炼概括时存在一定的夸大和简单化,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舆情,好在官方及时公布了视频和情况说明,平息了大家的质疑。”
法律学者、 中原治安研究中心教授崔向前告诉记者,本案是一起调解案件的普法案例,调解的意义在于定分止争,这本来是一起非常成功的调解案,双方当事人也无异议,“当地法院可能是想多宣传一下,也可能是出于节目需要,对相关表述做了概括加工,导致出现了那几处争议性描述,明显和公众的价值判断‘不同向’。”
崔向前表示,其实“保持安全距离”的提醒本身没有错,在开车、行走等多种场合都适用,但公众不了解事发现场,再加上“突然转身”的描述,容易引发进一步质疑。
对于视频公布前的“众怒”现象,崔向前也有着自己的解读。他认为,网友的质疑浪潮和视频公布后的理解与认可,并不能说是一种“反转”。“此前官方并未公布视频,公众有基于现有公开信息做出评判的权利,只是有的网友言辞激烈一些,有的则温和一些,或者静待最新进展,让‘子弹’再飞一会!”
(记者 陈庆璞)
责任编辑:姜雯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