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18小时前
您知道吗,在北京房山的琉璃河镇,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十一孔桥,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座桥虽不如卢沟桥那般声名显赫,却是房山区境内最大的石拱桥。它曾经是南北商路的黄金枢纽,桥上的石板路,曾走过南来北往的驼队,桥下行驶过千帆竞发的货船。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回400年前,看看这座“沟通”古今的老桥到底有多牛。
老桥的身世:
打燕国那会儿就有故事
琉璃河这地界儿,打西周那会儿就是块风水宝地。河水一拐弯儿,滋溜儿养出个燕国都城;等到了明清,更是南来北往的咽喉要道。可您知道吗,河上那座不起眼的琉璃河大石桥,才是真真儿的“老北京”——400多岁!
早先这是座木桥,宋朝的范成大路过,见着河面鸳鸯成对儿,即兴吟诗“琉璃河上看鸳鸯”。后来,南宋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过桥,天寒地冻,不禁有感而发,“游子衣裳如铁冷,残星荒店野鸡啼。”您瞧,一座桥看尽“亡国恨、离人愁”,比戏文还曲折!
银锭榫、“斩冰剑”:
老匠人的绝活儿
明朝嘉靖年间,琉璃河洪水肆虐,木桥屡修屡毁。嘉靖帝南巡时亲眼目睹百姓渡河之难,于是下令建造石桥。
为了造桥,工匠们拿出了看家本领:
✅银锭榫:每块条石暗藏铁榫,咔嗒一扣,比现在的钢筋还牢靠。
✅船形桥墩:墩子尖儿朝上游,裹着铁皮,江湖人称“斩冰剑”,专破浮冰激流。
✅五里长堤:青石板从桥头直铺到刘李店,骡马车轧出的深达寸余的车辙,至今清晰可见。
大桥和河堤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下令修建,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完工,历时二十余年。建成后的石桥,全长165.5米,宽10.3米,高8余米,共11孔,中孔最大。桥体全部用巨大的石块砌筑,气势恢宏。桥上建有实心栏板和望柱,其上雕有海棠线等纹饰。
桥头那些年:
帆影、驼铃、商铺……
清代的琉璃河大桥,是名副其实的“水陆CBD”:
⛵桥下运粮船络绎不绝,船工号子此起彼伏。
桥头茶肆酒馆林立,商贾云集,炸咯吱盒的吆喝声能传二里地。
️咸丰年间,连户部侍郎都感叹:“这帆樯林立的架势,堪比江南!”
洗尽铅华的古桥新生
时光流转,老桥也经历过“现代化改造”:
❖上世纪曾铺上沥青跑汽车。
❖2003年西侧新桥通车后,老桥终于卸下重担。
❖2013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现明代风貌。
如今漫步桥上:
️十一孔桥洞倒映着粼粼波光。
石缝中的野草野花随风摇曳。
抚摸着斑驳的兽头石雕,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寻桥攻略
️地址:房山区G107(琉璃河桥)
⏱️最佳时间:黄昏时分,看晚霞染红古桥
️必看细节:斩冰桥墩、海棠纹栏板、深深车辙
下回您路过,不妨站桥头等等——没准儿能听见400年的风声,正跟您唠闲嗑儿!您会听见风中有范成大的诗、文天祥的叹、商旅的喧闹……这是一座“会讲故事的桥”。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