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闻客户端18小时前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姬娜)5月11日,伴随着初夏的微风,10组亲子家庭共同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指尖对话——非遗棉絮画制作。
这场以“纤云织爱意 棉絮寄春晖”为主题的文化传承课,让非遗技艺在童稚的指尖焕发新生。
棉絮画非遗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许辉为孩子们铺展开一幅棉文化的长卷。从《诗经》中“绵蛮黄鸟”的古老吟唱,到丝绸之路传奇;从“千树万树棉桃开”的收获盛景,到脱脂棉处理工艺的匠心独运,孩子们抚摸着温软的棉絮,仿佛触摸到了文明的年轮。
在技法演示环节,老师的纤指翻飞间,寻常棉絮幻化出万千气象:骨线技法勾勒出遒劲枝干,丝绒法晕染出灵动花瓣,水润法氤氲出晨露欲滴的意境。孩子们睁大好奇的双眼,看着红白棉条在特制糨糊中舒展身姿,如同目睹魔法降临。当许老师演示“棉纸互融”技法时,传统宣纸与素棉完美契合,演绎出“纸棉共生”的东方美学。
创作区的木桌上,孩子们郑重铺开各色的卡纸。指尖轻捻翠绿棉丝,将满腔爱意搓成纤纤枝条;丹朱粉黛的棉絮在掌心翩跹,层叠成永不凋零的康乃馨。孩子们一个个全神贯注在指尖间,祎诺小朋友在老师指导下,用水完美将粗大的枝干“瘦身”;馨予小朋友自创的“彩虹渐变晕染法”——将七色棉絮层铺陈,竟呈现出晨曦般的梦幻光泽。儿童服务站站长雷老师说:“传统技艺因童心的碰撞而焕发新彩。”
当最后一片鎏金棉纸封入画框,10幅独一无二的“棉絮康乃馨”渐次绽放。在《萱草花》的悠扬旋律中,孩子们将制作好作品献给自己的母亲,当童稚的声音说出“妈妈,我爱你”的时候,多位母亲悄悄拭泪。尹尹妈妈说:“孩子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的,一下子被棉絮画的魅力感染,后面还要坚持来上非遗手工课堂。
这些永不凋零的棉絮康乃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凝望,更是对母爱永恒的炽热礼赞。以棉为笺,妙手织春秋;非遗传情,寸草报春晖。”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