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05-12 06:58
本网讯(记者 鹿嘉惠)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合作,构建出新型瞬态乳液气溶胶体系,实现了不对称超结构自组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先进材料》。
传统乳液体系中,乳液液滴在界面张力作用下自发形成球形结构,这一特性使其在食品科学、生物医药、材料合成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球形结构的对称性特征限制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在乳液体系中引入不对称性,有望显著增强结构复杂性,乃至构建出具有突破性性能的新型超结构。但如何克服表面张力的限制实现不对称形态的构建,一直是极具挑战性的热力学难题。
研究团队在前期提出的瞬态乳液体系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将两相液体雾化后交汇融合,成功构建出全新的瞬态乳液气溶胶体系。基于该体系,以嵌套的瞬态乳液液滴为模板进行限域自组装,可以制备出传统球形乳液无法实现的各向异性超结构。
瞬态乳液气溶胶体系具有三大突出优势——无表面活性剂,利用两相界面动态扩散特性,实现界面张力自然趋近于零,完全避免了传统乳化剂的污染问题,保障功能单元的“本征性能”;空气中自组装,气溶胶环境中实现了快速、清洁的合成过程,易于规模化;尺寸与形貌可调,通过调控雾滴尺寸、浓度等参数,可设计超结构的几何特征与物理化学性质等。
在应用前景上,基于这项技术,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具有放大倍数可调的二氧化硅微透镜超结构。这种新型微透镜可显著提升光通量数值孔径,有望突破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其独特的可移除特性,在珍贵生物样本观测等特殊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此外,该瞬态乳液气溶胶有着连续自组装能力,可直接在基底表面构建富含复杂微米级凹凸结构的涂层,这些涂层在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价值。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