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4小时前
高原旅行别大意!收藏这份高反应对指南
入夏,很多游客都有去高原旅游的打算。对于准备去高原的人来说,无论基本健康状况如何,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都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那么,有哪些人不宜去高原?
在高原如果出现高反
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起了解↓↓↓
什么是高反?
高反(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缺氧、低气压、寒冷等环境变化,身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海拔越高,空气就越稀薄,人能吸入的氧气量也就变少了。当机体无法适应缺氧状态时,就会出现不适。通常海拔越高症状越明显,多数人1-3天能适应,但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高反的常见症状包括:
轻度高反: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中度高反:持续头痛和呕吐、腹泻、睡眠障碍、胸闷气短、意识模糊等。
重度高反:高原肺水肿(HAPE):咳嗽带粉红色泡沫痰、极度呼吸困难;高原脑水肿(HACE):意识模糊、步态不稳、昏迷。
哪些人容易高反?
1.易高反人群
平时耗氧量大的人(如健身爱好者、运动员)
心肺功能较弱的人(如哮喘、高血压患者)
初次进高原的人(身体未适应)
感冒或疲劳状态的人(免疫力下降)
2.以下人群谨慎前往高原地区:
严重低氧血症高风险人群
本身就是严重低氧血症高风险的人,如患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者,在任何海拔高度都有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风险。不建议这类人前往高原地区。
慢性疾病患者
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会加重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等疾病病情。这些患者在前往高原地区旅行前,要咨询专科医生,并准备好相应的药物。如果病情不稳定,就不建议前往高原地区。
此外,孕妇、8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感冒或呼吸道感染者,都不建议前往高原地区。
去高原如何防高反?
1.缓慢“爬升”
高反发生率和海拔上升速度有很大关系。缓慢的海拔提升,有助于机体逐渐适应低氧环境,降低高反发生率。
前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时,可先到海拔2000米或2500米左右的中等海拔地区游玩一下,并至少留宿1天,再前往更高海拔的地区。乘火车或汽车缓慢爬升,要比乘飞机直达目的地更合理。
2.低海拔地区过夜
由于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因此,夜眠时的缺氧症状可能更明显。建议大家在高原地区旅行期间,晚上尽量在相对低海拔地区过夜。
3.摄入碳水
到达高海拔地区后,进食时要保证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还可间断吸入低流量氧气,并保持平静、放松的心情。这些都有助于避免发生高反。
出现高反了怎么办?
如果在高海拔地区出现高反了,大家要先告诉同行者,并终止体力活动,不要继续前往海拔更高的地区。轻微的高反通常会在症状出现后的24至48小时内好转。出现高反后,有条件的应尽快吸氧,如果只是轻微反应,吸氧流量通常为2升/分钟。
接下来,要根据高反症状和严重程度决定如何处理。
第一种情况:如以头痛为主,患者可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症状,如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第二种情况:如以睡眠障碍为主,可考虑临时服用安眠药。
第三种情况:如果症状恶化或症状在两天内没有任何改善,应尽快前往海拔较低的地区,一次至少下降300~500米。如果没有条件立即前往低海拔地区,或者病情紧急,建议尽快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
医生提醒:高原反应不可大意,及时吸氧后症状未明显缓解,且身体还有基础疾病,需尽快降低海拔。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