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5小时前
初夏时节,汉丰湖波光潋滟,新落成不久的湖光栈道如一道彩虹,轻盈地横卧于碧水之上。
湖光栈道全长307.5米,宽6米,桥面铺装彩色沥青,宛如一条红黄绿交织的丝带,将曾经阻隔的岸线紧密相连,成为汉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重要一环。
漫步栈道,骑行湖畔,凭栏远眺,市民无不赞叹:“这座桥,不仅美了湖,更暖了心!”
光影交织 栈道成画
傍晚6点,夕阳西沉,余晖洒在湖光栈道上,将钢结构的桥身镀上一层金边。张宗铭架好三脚架,调整好相机参数,静静地等待夜幕降临。
“以前这里没有桥,想拍对岸的灯火,得绕行很远。”张宗铭是开州本地小有名气的摄影博主,痴迷滨湖城市光影。湖光栈道、文峰塔、水位调节坝“三姊妹”簇拥着汉丰湖,相互映衬、各领风骚。
“桥身线条流畅,灯光亮起时,倒映在湖面上,就像两条平行的光带,美得令人心醉。”在张宗铭眼里,湖光栈道建成后,不仅多了一个绝佳的拍摄点,也成为“吸粉”的城市新地标。
晚上7点,栈道两侧的景观灯渐次亮起,暖黄色的灯光与深蓝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张宗铭按下快门,一张长曝光照片定格——桥如游龙,光影似星河。
“这样的景致,以前只能在重庆中心城区的网红桥上看到,如今咱们开州也有了!”张宗铭蹦跳起来,兴奋得像个孩子。
更让张宗铭惊喜的是,栈道的彩色铺装在夜晚的灯光下呈现出渐变效果,从橙红到深蓝,宛如彩虹入水。“马拉松赛事要是晚上办,选手们跑在这条光带上,该有多震撼!”张宗铭噗嗤一声,为自己的异想天开忍俊不禁。
张宗铭期待着周末的到来,他已经邀约好几个爱好摄影的朋友,一起来拍汉丰湖的晨雾栈道。
沿湖追风 惬意无限
清晨7点,骑行爱好者雷春平戴好头盔,跨上自行车,从滨湖步道出发。
“以前这段路骑到丰乐大桥下游就断了,得折返或者绕行公路,既不安全,也不畅快。”每周,雷春平都要环湖骑行两三次,湖光栈道投用后,他的骑行路线终于连成了完整的环线。
“现在从城区出发,沿滨湖步道一路向北,过湖光栈道,再经水位调节坝返回,全程20多公里,风景绝佳!”雷春平轻踩踏板,湖风拂面,栈道两侧的护栏设计得恰到好处,既保障安全,又不遮挡视野。
骑行至栈道最高处,雷春平停下来,站在半月形的玻璃观景台倚栏远眺。湖面如镜,倒映着对岸的青山和楼宇,几只白鹭掠过水面,荡起细微的涟漪。“这种感觉,就像在画中骑行。”他掏出手机,拍下眼前的景色,发到骑友群里:今日打卡新地标,美到还想长只眼!
湖光栈道宽度足够,行人、骑行者互不干扰。“如果在汉丰湖举办环湖骑行比赛,我一定报名。”雷春平眼里满是期待。
告别绕行 生活便捷
市民刘艳月住在丰乐大桥附近的一个小区,女儿在对岸的镇东街道中心小学读书。湖光栈道未建时,只得绕行丰乐大桥。遇上雨天或出行高峰期,常常心急如焚。
“现在好了,从家门口走湖光栈道去学校,要比原来快20多分钟。”刘艳月牵着女儿的手,步伐轻快。湖光栈道平缓的坡度让步行毫不费力,女儿蹦跳着回过头数桥墩:“妈妈,这座桥有5个‘大脚’!”
刘艳月的丈夫在城区上班,以前开车需绕行丰乐大桥,早晚高峰期间经常堵车。“现在他改骑电动自行车,从湖光栈道穿行,省了一半时间。”刘艳月笑着说,桥通了,她家的生活节奏都变快了。
傍晚,刘艳月常和邻居们在栈道上散步。库岸整治后,原先杂乱的滩涂变成了亲水平台,孩子们在岸边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聊天。“以前这一片区没人来,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刘艳月感慨道,一座桥不仅连通了路,更连起了人心。
湖光栈道的建成投用,改变的不仅是交通。对于摄影爱好者,它是光影艺术的舞台;对于骑行者,它是追风逐景的通道;对于居民,它是缩短生活的纽带。湖光栈道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发展工程。
栈道飞架,福光满湖。桥映碧水,人乐其中。湖光栈道连通了幸福路!
记者 喻建国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