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当夜幕降临,宿舍本该是休息的港湾,可总有些同学被室友的噪音困扰:有人深夜打游戏大喊大叫,有人煲电话粥聊至凌晨,还有人外放音乐声音震天。面对这些情况,许多大学生内心纠结又无奈,忍不住向家人抱怨:“妈妈,大学没教我怎么和室友说‘你吵到我了’!”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与难题。
在大学宿舍这个集体生活空间里,室友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这种差异本是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部分,但当生活习惯发生冲突时,如何沟通就成了一道难题。不少同学在面对室友的吵闹行为时,选择默默忍受。他们担心一旦提出意见,会被室友认为 “斤斤计较”,从而影响室友关系;也害怕自己的表达不够恰当,引发矛盾冲突,让原本和谐的宿舍氛围变得尴尬。于是,他们把不满和委屈藏在心里,独自承受着睡眠不足、学习受干扰的困扰,久而久之,甚至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大学生的社交心理和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在进入大学前,很多学生长期处于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人际交往相对简单,缺乏处理人际矛盾的经验。进入大学后,突然要与陌生的室友朝夕相处,面对生活中的摩擦,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同时,在 “以和为贵” 的观念影响下,一些学生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害怕破坏关系,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敢表达真实想法。此外,大学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传授,对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这也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有效沟通。
然而,沉默并不能解决问题,学会与室友沟通 “你吵到我了”,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更是建立良好室友关系的关键。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帮助大学生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宿舍氛围。首先,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很重要。不要在室友情绪激动或忙碌的时候提出意见,而应选择大家都比较放松、心情平和的时间,比如一起闲聊时,自然地将话题引入。这样既不会让室友感到突兀,也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其次,注意沟通的方式和语气。在表达时,要避免指责和抱怨,多用 “我” 开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例如,不要说 “你总是这么吵,太自私了”,而是说 “最近晚上你打电话声音有点大,我总是被吵醒,睡眠不太好,能不能稍微小声一点?” 这种表达方式将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感受上,减少了对方的抵触情绪,更容易引起共鸣。同时,在沟通时要保持真诚和尊重,认真倾听室友的想法,了解对方这么做的原因,尝试换位思考,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外,制定宿舍公约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室友们可以一起商量,制定大家都认可的宿舍规则,比如规定晚上休息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音量等。当规则明确后,大家共同遵守,既能避免矛盾产生,也能在出现问题时,以公约为依据进行沟通,让沟通更加顺畅。
大学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学习人际交往、提升沟通能力的重要阶段。“妈妈,大学没教我怎么和室友说‘你吵到我了’”,这句无奈的抱怨,不应成为困扰大学生的难题。通过学习沟通技巧,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学生们能够学会与室友和谐相处,在宿舍这个小集体中收获珍贵的友谊,度过充实而美好的大学生活。#创作挑战赛八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