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3小时前
5月13日,为期4天的第25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下称“立嘉装备展”)在重庆国博中心开幕。此次展会集中展示一大批装备制造领域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吸引众多专业观众参观采购。
有着“工业心脏”之称的装备制造业,也是重庆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是3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被称为装备制造业“风向标”的立嘉装备展,释放出哪些信号?重庆装备制造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科技感十足
上万台套智能装备“现场比武”
工业IT、智能控制、机器视觉……展会上,不少参展的新装备、新工艺让观众眼前一亮,这些“黑科技”装备展示出近年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在智能制造装备展区,一家来自广东的装备企业展示的智能化熔铝炉“科技感”十足,吸引众多观众“打卡”。原来,这台装备通过采用智能环保技术,融入AI动态温控、模块化快速换装设计等新工艺,可大幅提高企业节能效率,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排放。
“主场作战”的多家参展渝企,同样带来一批最新研发产品。在重庆机床集团展区,多台全新研发的自动化机床吸引多名专业观众打探。
重庆机床集团负责人表示,此次参展产品中有不少是首次亮相,这些“高精尖”工艺智能机床能够将产品切削精度精准到微米,体现出国内机床行业最尖端工艺。
“本次展会重点突出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新技术和新产品,上万台套的‘黑科技’设备让人目不暇接。”展会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比如在机器人及自动化电子智能制造、金切机床智能化成套装备等多个专题展区,参展企业现场展示的电气系统、机器人等产品,以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充分展现出国内装备制造业最新潮的智能工艺。
实施“八项工程”
建立装备产业矩阵
通过立嘉装备展这个“窗口”可以发现,当前重庆装备制造业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智能制造提升迅速等特点。
“数字化与实体产业相互融合,这个发展趋势在我市装备制造产业中尤为明显。”市经济信息委装备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83个智能工厂、1096个数字化车间,其中装备制造业“占大头”。
正是将数字化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让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特点越发明显,产业质态不断提升。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按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要求,我市已经形成以智能装备为主带动,智能制造装备、动力装备、农机装备、工程机械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机械零部件6个板块为支撑的装备制造产业生态。
“当前我市正在实施‘八项工程’,以此建立装备制造产业矩阵。”该负责人介绍,这“八项工程”分别是“重大装备攻关、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强链稳链、产业集群建设、应用场景驱动、质量品牌提升、区域协同发展”。
其中,在重大装备攻关工程方面,我市将集中创建一批数控机床、轨道交通等优势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并针对性布局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带动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加快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数字技术赋能工程方面,将加快形成“一链一网一平台”重塑产业链协作,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速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普及。
接下来,我市还将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和优化完善招商引资,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力高端制造
培育形成装备产业新格局
虽然近年重庆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当前仍存在着核心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协同布局不完善、配套产业不够细分、优质龙头企业较少等短板。
此次参展的重庆机床、重庆川仪等本地“老资格”装备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重庆装备制造业正处在“跨关口、培优势、上台阶”转型关键期,只有让企业找到“转”的方向、路径和办法,充分激发企业想“转”的动力,才能共同推动全市装备制造业“向上突破”。
为此市经济信息委表示,当前我市正通过建立“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生态,力争到2027年建设20个以上产业大脑、20个以上未来工厂,推动一批传统产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其中,“产业大脑”将实现政府端、企业端、行业端互通,完全释放工业大数据的价值潜力,让数据在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有效地聚合、流通、使用;“未来工厂”则将推动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和协同响应的高效率工厂。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我市将按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三级梯次发展,通过建设一批“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力高端制造,持续提升“重庆造”产品智能制造水平,培育形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规划,计划到2027年,重庆力争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将成为“突围进阶”重点方向。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