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在成长过程中,部分孩子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总是小心翼翼地迎合他人,忽视自己的感受与需求。这种人格特质不仅影响孩子当下的心理健康,更可能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然而,讨好型人格并非不可改变,通过以下五个关键步骤,孩子们能够逐步夺回情绪主权,塑造健康自信的人格。
第一步:觉察自我,认清讨好行为
想要改变讨好型人格,首先要帮助孩子觉察自身的行为模式。很多孩子在日常交往中习惯性讨好他人,却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回顾生活中的具体场景,例如:在与小伙伴玩耍时,是否总是无条件答应对方的要求,即使自己并不愿意;在课堂上,是否因为害怕老师批评,而不敢表达与他人不同的观点。
让孩子通过记录日记的方式,将每天发生的人际交往事件详细记录下来,包括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他人的反应。在记录过程中,孩子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为了讨好他人而做出的妥协。当孩子逐渐意识到哪些行为属于讨好行为时,就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这一过程就像是点亮一盏明灯,让孩子看清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忽视的真实想法与感受。
第二步:接纳自我,正视负面情绪
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对自己不够接纳,害怕自己的行为不被他人喜欢,从而压抑负面情绪。然而,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情感反应,一味压抑只会让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不断积累。家长需要告诉孩子,无论是生气、难过还是不满,这些情绪都是合理的,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这并不可耻。
鼓励孩子在感到负面情绪时,通过绘画、唱歌、运动等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孩子因为小伙伴抢走自己的玩具而生气,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情绪画在纸上,或者陪孩子打一场羽毛球,让孩子在运动中释放情绪。当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再为了讨好他人而隐藏真实感受时,他们就能更加坦然地面对自己,内心也会变得更加坚强。
第三步:明确边界,学会拒绝他人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常常不懂得拒绝,害怕拒绝会伤害到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帮助孩子明确边界,学会拒绝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模拟各种人际交往场景,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拒绝。
例如,模拟小伙伴邀请孩子去做一件孩子不想做的事情,家长引导孩子说出拒绝的话语,如 “我不想去,谢谢你的邀请”。同时,告诉孩子拒绝并不意味着会失去朋友,真正的朋友会尊重彼此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尝试拒绝他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逐渐建立起拒绝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孩子学会明确自己的边界,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他们将不再被他人的意愿所左右,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第四步:建立自信,发现自身价值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价值认识不足。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当孩子完成目标时,给予具体的表扬,如 “你这次画画的颜色搭配得非常漂亮,进步很大”。
此外,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当孩子在某一领域取得成绩时,他们会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随着自信的提升,孩子不再需要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得认可,能够更加从容地展现真实的自我。
第五步:积极社交,培养健康关系
改变讨好型人格,需要孩子在积极健康的社交环境中成长。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引导孩子学会平等沟通、互相尊重。
当孩子在社交中遇到问题时,帮助孩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味地讨好。通过积极的社交,孩子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平等的关系,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束缚,享受真正的友谊带来的快乐。
儿童讨好型人格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通过觉察自我、接纳自我、明确边界、建立自信和积极社交这五个步骤,孩子们能够逐步夺回情绪主权,摆脱讨好型人格的困扰,成长为自信、独立、内心强大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进步都值得庆祝,每一次的尝试都意义非凡,让我们陪伴孩子一起,走向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创作挑战赛八期##顶瑞2025夏季创作#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