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2小时前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常常坐不住,这让不少家长心生担忧,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患有多动症。然而,坐不住并不等同于多动症,如果盲目给孩子贴上 “多动症” 的标签,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还可能陷入误诊的误区。了解多动症的判断标准,科学区分孩子正常的好动与多动症症状,对家长来说至关重要。接下来,就通过 3 个关键标准,帮助家长进行自测,避免误诊 “坑娃”。
一、持续时间标准:频繁且长期的异常表现
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其症状的核心特点之一是具有持续性。如果孩子只是偶尔坐不住,比如在特别兴奋的场合下表现得好动,或者在面对不感兴趣的事情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很可能是正常的行为表现。但要是孩子在超过 6 个月的时间里,在多个场景(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中,都频繁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行为,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例如,孩子在课堂上几乎每天都无法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身体、做小动作;写作业时,总是东张西望,一件简单的作业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且经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即使在玩耍时,也难以专注于一项活动,不断地从一个游戏切换到另一个游戏,很难持续 5 分钟以上。这些长期且频繁的异常表现,才更有可能与多动症相关。如果孩子只是偶尔在某个特定情境下表现得坐不住,比如在长途旅行中感到烦躁不安,或者在等待时间过长时难以保持安静,家长不必过度焦虑,这大多属于正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
二、严重程度标准:显著影响日常生活与学习
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还需要看这些坐不住、多动冲动的行为,是否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正常孩子的好动,虽然可能会让家长觉得有些头疼,但不会从根本上干扰孩子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进度。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往往会严重影响到自己和周围人的正常生活。
在学习方面,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学习成绩明显落后,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课堂上经常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作业也无法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在社交方面,他们可能由于冲动的行为,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难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生活中,也会因为不听从家长的指令、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等问题,给家庭带来诸多困扰。
比如,孩子在学校经常因为打断老师讲课、与同学争抢玩具等行为,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回到家后,不愿意听从家长的安排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收拾玩具、按时睡觉等,还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对其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如此严重的影响,那么家长就有必要进一步寻求专业帮助,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三、发育水平标准:超出同龄孩子的正常范围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相应的行为发展特点和正常的活动水平。判断孩子的坐不住是否与多动症有关,需要将孩子的行为表现与同龄孩子进行对比,看是否明显超出了正常的发育水平。一般来说,正常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会不断延长。
例如,3 - 4 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 10 - 15 分钟,5 - 6 岁能达到 15 - 20 分钟,7 - 10 岁为 20 - 25 分钟,10 - 12 岁则可达到 25 - 30 分钟。如果孩子在相应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远远低于这个标准,且多动冲动行为明显比其他同龄孩子更多,那么就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正常孩子的好动是有目的性和协调性的,他们能够在玩耍、学习等活动中,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而多动症孩子的多动往往是无目的、杂乱无章的,动作也显得笨拙、不协调。比如,在搭积木游戏中,正常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出一定的形状,而多动症孩子可能只是随意地摆弄积木,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孩子坐不住并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通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发育水平这 3 个标准进行自测,能够帮助家长初步判断孩子的情况。如果家长仍然存在疑虑,最好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由医生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诊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诊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让孩子在健康、正确的引导下快乐成长。#创作挑战赛八期##顶瑞2025夏季创作#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