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今天,想和您分享一首特别的歌。
最近,网友“@周周小眼镜”和“@花儿4869”,用贵州方言轻轻唱着《要遭走了》。以娓娓道来的叙述、淳朴的乡音、亲切的唱腔,打动了23万网友的心。
评论区里,有这样一些评论——
“这歌声里啊,飘着折耳根的香味。”
“听着听着,眼泪就出来了!”
“治愈到我,贵州音‘药’疗效。”
正是网友所说,宛转悠扬的歌声总感觉有一股浓浓的家乡酸汤味,越听越“开胃”,越听越有味!
那些年,多少贵州人背着编织袋,翻山越岭去闯生活。火车站的长队,绿皮车的汽笛,都是刻在骨头里的乡愁。可您发现没?歌词深处,始终跃动着希望。
如今的贵州,那些总被调侃的过去,都化作音符在旋律里生长,乡音成了最动人的名片。贵阳路边音乐节上,山歌混着摇滚;布依寨的八音坐唱,飘进短视频里;空灵婉转的侗族大歌,运用到了《哪吒2》中。这些,何尝不是一种动人的文化叙事?
曾经要远走他乡讨生活的人们,现在守着家乡的青山绿水,开民宿、做蜡染、唱山歌,把日子过成了诗。乡音不再意味着离别,山歌民谣也能登上大舞台,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最生动的模样。
创作者“@周周小眼镜”说得好,今天的贵州早已撕掉“穷乡僻壤”的标签。但那些沉淀在方言里的奋斗故事,那些刻在过往的奋斗岁月,永远是我们最珍贵的“传家宝”。
最后啊,想对在外打拼的老乡们说句:常回家看看,现在家乡的月亮,又圆又亮!我们也祝愿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光!
统筹/蒋叶俊 陈海东
出镜/杨凯茗 文字/金妮
视频/张绍东 潘先万 周麟宇
编辑 谌晗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