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4小时前
海报新闻记者 田阳 成都报道
在成都玉林街区,充斥着不计其数的咖啡店。在装修别致的咖啡店打卡、拍照,是大多数人享受时光的方式。34岁的杨沛珩去年被迫关掉自己开了快四年的社区咖啡店,面对内卷的行业,他选择了另一条赛道——猫在菜市场里烘豆子。
5月15日,在玉林综合菜市场一处不足10平方米的摊位上,杨沛珩与他的徒弟,也是自己的合伙人正在为前来购买咖啡的顾客做咖啡。面对络绎不绝的顾客,杨沛珩有些始料未及。“实际上现在还在试营业阶段,也就刚一周。我们本身是不太想主动去卖咖啡的,主要是想卖豆子,但现在咖啡比豆子卖得好。”杨沛珩告诉海报新闻记者,关掉社区店后他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方式来继续咖啡行业,融入菜市场就好像是对现在生活环境的一种具象。
在杨沛珩眼中,咖啡豆是一种农产品,与市场上售卖的蔬菜、水果一样,细分来看可以视为炒货,与花生、瓜子没什么区别。所以,他给摊子的定位是炒货铺而非咖啡店。杨沛珩说,自己在玉林片区生活了多年,很喜欢这里的生活理念,而咖啡也可以是跳脱技术与专业的呈现。“我觉得从顾客的角度去思考,大部分人可能不会去在意专业的问题。你喝咖啡不一定要懂,核心的问题是你喜欢喝就喝,喜欢酸一点还是苦一点都由个人决定,没有必要因为懂才喝。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辣椒,你只需要跟人说我要辣的或者不辣的,是辣椒段还是辣椒面。”杨沛珩表示,菜市场咖啡实际上是一种环境化的体验,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让它走进更多人家中。
杨沛珩介绍,菜市场咖啡铺最大的优点是节约成本。“此前的咖啡店房租加水电一个月要6000多元,而菜市场摊位的租金只需要1000元一个月。此前开咖啡店算不上盈利,只能勉强持平,一天的收入在七、八百块钱左右,菜市场咖啡铺在试营业期间,每天能卖出近百杯咖啡,一天卖出的杯数确实比之前开咖啡店的时候多很多。”咖啡摊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美式价格是豆价*克数+手工+包材;奶咖价格为豆价*克数+手工+包材+牛奶或果汁价格。从点单小程序上看,杨沛珩铺子里咖啡的价格,最便宜的结算下来不到10元,最贵的价格不超过30元。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