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5小时前
5月19日,备受瞩目的“看·见殷商”展览将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对观众开放,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套)文物亮相,涉及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中“一级加”重点文物超50件(套)。观众可以在大运河畔,跨越3500余年,揭开商文明密码。
一展览尽八处全国考古最高奖
这是一场千载难逢的合体展。时隔近半个世纪,殷墟出土的一对妇好鸮尊和山东苏埠屯出土的一对青铜亚丑钺在京重逢。
这还是一场“时髦”的商文化展。一批最近几年重见天日的文物,首次京城秀。作为今年4月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盘龙城和琉璃河都派出重器参展。青铜带鋬(pàn)觚(gū)形器是其中代表。它是一件造型独特的酒器,结合了觚的身、爵的口、斝(jiǎ)的把手,为目前全国考古发现中的孤品。专家介绍,这件觚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讲述着长江流域与中原文明交相辉映的故事。
记者在展厅看到,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考古界最高奖的代表文物都已就位。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和铜鹰形铃,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兽面纹青铜胄、蝉纹青铜大刀等殷商超重量级文物也亮相了。
一屋子重器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文物。比如一个巴掌大的陶㼽(chuǎng),是商人的“搓澡巾”。一件白色玉璧,上部装饰着两只背靠背的鹦鹉,下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箕形浅盘。这是商代人的调色盘,当时已经流行使用毛笔了。
观众还可以在展览上饱览多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采。展出地就位于大运河畔。这条运河直到今天仍是重要的内陆交通运输方式,2500余年来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绝大多数文物出土地——安阳殷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
科技打通“青铜时代”五感
这场殷商文化盛宴还开启了深度游模式。展厅里,“司马迁”在互动屏上歪着头、瞪着眼,大喊:“早说了太史公不编瞎话!为什么不相信我!”随后,武丁、妇好、商纣王等历史人物也开启“陪聊”模式,还能自己爆梗。
观众可以戴上MR(混合现实)设备,打开“龙形觥(gōng)”的盒盖,敲响“崇阳铜鼓”,甚至和朋友传递“妇好鸮尊”。工作人员介绍,虚拟空间已经开发了8件重器,打开了很多奇妙的观展角度,比如观众可走进“青铜鼎”内细看,还可以听到3000余岁“铜铙”发出的声音。
在“甲骨风云”沉浸展示空间,观众就是“商代人”,有机会参加一场武丁与妇好主持的占卜,登上战车,敲响“战鼓”,与妇好的队伍一起战斗,甚至闻到3000余年前草地的味道。
“这是一场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为一体的‘青铜之旅’。”工作人员介绍,这项体验使用了全国首个融合体积视频(真人录制拍摄)+仿真体感地板(地面体感仿真系统)+气味系统(嗅觉仿真系统)的VR(虚拟现实)技术。
还有一些观展新体验正在加紧研发。比如观众将有机会打开“妇好鸮尊”的盖子,了解这尊酒器的使用原理。
280余种殷商文创亮相
“第三展厅”也已准备就绪,饕餮纹岩画和青铜器版画化身为3D礼纸包装、立体折纸青铜人像等摆上展台。首博馆长郭京宁介绍,此次推出了一系列“殷商主题”文创产品,首批上线文创已达280余种,是北京对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观众还可以动手体验“锻造”迷你版“亚丑钺”。展览图录也即将出版,方便观众将“殷商故事”打包回家。多位知名学者领衔的线上直播、专家讲座等也会陆续推出。
一个展,还将带动一座“城”,激发博物馆之城的活力。观众凭“看·见殷商”票根,可以免费预约参观北京20余家博物馆。首博还将携手首旅集团旗下北京展览馆集团、大运河文旅集团,推出“展览+展览” “展览+游船”联票。
展览期间,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煤矿文工团、北方昆剧院等“嘉宾”,也将登陆“运河之舟”,轮番带来精彩文艺演出。国家大剧院、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文旅单位也将推动联票落地。
一系列“文化消费新场景”即将解码。游客可以通过手机一键触达线上平台的各项叠加优惠。各大重点商圈将陆续出现殷商主题打卡点,让青铜纹样、甲骨文等走进生活。“展览+体育赛事”联票的新模式也有望落地。
【观展信息】
时间:5月19日至10月12日
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1、2号展厅
门票:全价票、假日票80元/人,平日票(工作日)68元/人,优待票48元/人,亲子票116元/套。即日起至5月25日限时推出特惠票58元/人。观众可通过首都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购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