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4小时前
康乐: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各位来宾,这边是马厂类型彩陶……”今日,在康乐县博物馆史前彩陶展厅,“阳光未来”石榴籽小小讲解员字正腔圆地讲解着彩陶文化,引得游客纷纷点赞。自2014年开始招募培训“小小讲解员”以来,康乐县博物馆累计培养500多名“小小讲解员”,开展志愿服务2万余场次,“小小讲解员”品牌已成为康乐县文化传承的一张名片。
“我们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物展览、主题活动、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培养‘小小讲解员’等方式,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康乐县博物馆馆长马正芳说。
近年来,康乐县深化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亲密好像石榴籽、幸福犹如石榴花”,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打造全媒体宣传矩阵,大力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博物馆、民族团结展厅等载体平台,组织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研学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全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各级教学教育全过程。
扎实推进“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全力实施“七大提升行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打响叫亮“创建+”特色品牌。把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持续深入开展示范单位、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等创建工作,推动创建工作标准优化、内涵深化、形式拓展、效果提升。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规划打造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创建“花儿故乡·生态康乐”旅游品牌。
村容整洁,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走进虎关乡关北村王家湾社,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情景。然而,之前的王家湾社地处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全村群众。后来,虎关乡与位于川区的二十铺村汉族群众商议,计划将王家湾群众集中安置到川区,彻底解决他们的困难。经过乡村干部耐心细致的工作,集中安置点的土地问题顺利解决。如今,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呈现出民族团结新气象。
“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村才能发展得更好。”关北村负责人说。
康乐县坚持把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物质基础。突出抓好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稳岗就业、保供稳价等具体民生事项,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丨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