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细嚼慢咽,认真品味清东陵的石雕艺术
张玉洁
三为石象生,石象生泛指石人石兽,是古代圆雕写意艺术的经典实例。人们也称石像生为“翁仲”,这源自秦代。那时有一员名为阮翁仲的武将,屡立战功,征服过匈奴。他死后,秦始皇念其功绩,便在咸阳宫外建了一尊阮翁仲铜像,匈奴看到,无不战栗。在陵前塑石象生,终年守护之意。明十三陵只有一组18对石象生,清东陵却是4组36对,其中以孝陵的18对最为壮观,依次为坐、站狮子,坐、站獬豸,卧、站骆驼,卧、站象,坐、站麒麟,立、卧马各一对及武将文臣各3对,如同仪仗队一般威武雄壮。此外,景陵、裕陵、定陵均有石象生,雕塑工艺佳。
四为石碑,清东陵共有石碑25通,其中龙蚨碑13通,明楼朱砂碑12通。龙蚨也称赑屃、霸下,为龙之一种,善负重。龙蚨碑以龙蚨为座,虬龙或称蟠龙为首。明楼朱砂碑则为须弥座式碑,碑首正背面雕二龙戏珠,侧面雕行龙。昭西陵、景陵、孝东陵碑身正面沥粉画出4组二龙戏珠。孝陵、裕妃园寝朱砂碑碑身无龙,裕陵朱砂碑碑身正背面各雕出二龙戏珠4组。慈禧陵、慈安陵、定陵、惠陵碑身正背面各雕出三龙戏珠6组。孝陵、孝东陵、景陵、裕陵、裕妃园寝、昭西陵、景双妃园寝朱砂碑须弥座均上枋雕龙,下枋雕吉祥图案,上下枭雕仰俯莲,束腰雕挽花结带。慈禧陵、慈安陵披巾上雕各四条正龙,下枋四面均雕二龙戏珠。
五为拱券桥。石拱券桥俗称石拱桥,因桥身拱券得名。拱券桥美观、实用,是中国对世界建筑史的一大贡献。清东陵共有石拱券桥34座,被称为中国古代石拱券桥集大成之地并不为过。
桥上共有栏板1114块,望柱1202根,抱鼓石136件。栏板上均雕祥云宝瓶或荷叶净瓶,七孔桥的桥栏板为汉白玉石,能发出金钟银铃般声响,故称其为“五音桥”。望柱上雕龙凤头,拱桥券洞上龙门石雕戏水兽。(未完,待续)
文字:张玉洁
图片:徐贺齐 邹红颖
(部分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李 晔
总编:杨晓健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