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5-21 09:45
儿童财商课翻车!这5个‘伪知识’正在坑害你的钱包 在当今社会,财商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少家长希望通过让孩子学习财商课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意识,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于是,儿童财商课应运而生并一度火爆。然而,其中鱼龙混杂,一些打着“财商教育”旗号的课程充斥着错误的“伪知识”,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误导孩子,让家长的钱包遭受损失
。下面就来揭露那些常见的儿童财商课“伪知识”陷阱。 ## 一、“炒股能让孩子快速积累财富” 一些财商课鼓吹让孩子早早接触炒股,声称这是实现财富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甚至有课程设置专门的炒股模拟环节,向孩子灌输炒股技巧和“一夜暴富”理念。比如,有的课程给孩子讲解K线图、分析股票走势,鼓励孩子像成人一样进行股票交易决策。但实际上,股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成年人也难以保证盈利。孩子缺乏对复杂经济形势的理解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过早接触炒股容易让他们形成错误的财富观念,认为财富可以通过投机轻易获得,而忽略了脚踏实地努力和积累的重要性。 湖北襄阳曾有一位母亲投资10万元让9岁的儿子炒股,结果一年亏了7万多元。这种让孩子直接上手炒股的行为,不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误导孩子,让他们沉迷于不切实际的财富幻想中,对其价值观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 二、“理财就是把钱存银行” 部分财商课将理财知识简单化,告诉孩子理财就是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收益。这种片面的观点让孩子误以为理财仅仅是储蓄行为。虽然储蓄是理财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在现代金融环境下,只把钱存银行,货币可能会因通货膨胀等因素而贬值。而且单纯强调储蓄,会限制孩子对其他理财方式的认知,如基金、债券、保险等多元化投资渠道,不利于培养孩子全面的理财思维。真正的理财教育应该让孩子了解不同金融工具的特点和风险,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例如,通过简单的案例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把所有钱都存银行在某些情况下不是最好选择,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财富。 ## 三、“赚钱只能靠体力劳动” 一些财商课在向孩子传递赚钱观念时,过于强调体力劳动的付出,比如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换取报酬,或者组织孩子进行街头售卖活动,以此让他们体会赚钱的艰辛,进而认为赚钱只能依靠付出大量体力。这种观念狭隘地定义了赚钱方式,忽略了知识、技能、创意、智慧等在创造财富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领域创造出了巨大财富,许多人凭借智慧和专业技能获得丰厚回报。孩子如果只被灌输靠体力赚钱的观念,可能会限制他们对自身发展方向的思考,忽视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不利于未来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家长和真正科学的财商教育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赚钱途径多种多样,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在未来拥有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 ## 四、“消费就是浪费,要极度节俭” 某些财商课程走向极端,向孩子传递“消费就是浪费”的观念,要求孩子极度节俭,对每一笔支出都严格控制。这可能导致孩子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过于吝啬,不敢合理满足自身需求,甚至影响孩子的社交和心理发展。例如,孩子在学校可能因为不敢花钱购买学习用品或参与集体活动,而被同学孤立,产生自卑心理。合理的消费观念并非杜绝消费,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区分必要消费和不必要消费,懂得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理性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购物,让他们学会比较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同时适当满足孩子一些合理的消费愿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消费方法。 ## 五、“财商课能让孩子马上具备成人般的理财能力” 一些财商教育机构为了吸引家长报名,夸大课程效果,声称孩子参加课程后能迅速具备成人般的理财能力,学会复杂的投资技巧,实现财富管理的飞跃。然而,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他们的思维能力、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有限,无法像成人一样理解和运用复杂的理财知识。财商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比如,对于低龄儿童,主要是让他们认识金钱的概念、来源和用途;随着年龄增长,再逐步引入储蓄、消费、简单投资等知识。家长要警惕这类夸大其词的宣传,避免被虚假承诺误导,花费高额费用却得不到相应价值。 儿童财商教育固然重要,但家长们必须保持清醒,识别这些财商课中的“伪知识”。在选择财商教育资源时,多考察、多比较,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如带孩子购物、管理零花钱等方式,亲自对孩子进行财商启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健康的财商教育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被不良课程误导,陷入金钱和教育的双重陷阱。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