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客户端6小时前
“如果您和现在工作单位的劳动关系有争议的话,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明确劳动关系。”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以下简称“热线”)像一枚指南针,为热线里正在遭遇困境的群众指明了方向。
5月16日,热线的值班律师次仁曲嘎耐心地解答着热线里的“问题”。生硬晦涩的法律条文在她的解答下,成了平实易懂的话语。
才上午10点,热线铃声已经响了3次,这位咨询劳动关系的群众便在其中。
5月16日,值班律师次仁曲嘎正在耐心地解答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里群众咨询的法律问题。记者 彭琦 摄
当记者问到,这样耐心细致的解答会不会麻烦琐碎时,次仁曲嘎略带羞涩却坚定地说:“帮助有需要的人,回馈社会,是我们律师应该做的。”
法律服务矩阵紧密联动
热线是自治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无偿为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众提供的电话服务,此外还有实体的服务大厅和网络的12348中国西藏法网(以下简称“西藏法网”)。
2021年4月,中心正式运行以来,“服务大厅+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中国西藏法网”三位一体,形成紧密联动的法律服务矩阵,无偿地将法律服务送到前来求助的每一位群众身边。
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司法鉴定等六大服务窗口整齐排列,功能分区明确,指引标识清晰。
在这里,有专为农民工、老年人、军人军属开设的“绿色通道”。行动不便的老人无须等待,优先得到专业的法律咨询;为薪资发愁的农民工兄弟,迅速获得法律援助的支持;保家卫国的军人军属,感受到法治力量的温暖守护。
在这里,有10家直属律所的资深律师、3家公证处的专业公证员、9家司法鉴定机构的权威鉴定人员,和一批怀揣热忱的志愿者律师,轮值驻场。曾经,一位来自偏远牧区的牧民,因草场纠纷问题,愁眉不展地来到服务大厅,精通藏语的律师耐心倾听其诉求,详细记录关键信息,后场的律师团队迅速开展研讨,结合当地习俗和相关法律法规,为牧民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化解了纠纷,牧民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2024年12月起,服务大厅的作息时间再次“温暖改变”——取消午休,工作日10:00—18:00,午间正常提供服务。和次仁曲嘎一样的工作人员希望他们提供的法律服务“不打烊”,每一刻,公平正义的光芒都能照亮需要帮助的群众心田。
自治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随时待命。记者 彭琦 摄
日前,一位日喀则电商创业者在西藏法网提交商标注册公证申请,仅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材料审核与公证文书出具,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他感慨:“足不出户就能办好这些手续,西藏法网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了指尖。”
点开西藏法网,“找律师”“求法援”“要仲裁”等板块映入眼帘,简洁的界面上,同样设有藏汉双语服务,打破了法律服务中地域与语言的双重壁垒。
群众不仅能在线提交法律咨询,还可实时查阅劳动权益、婚姻家庭等高频领域的法律法规。平台特别开发的“智能问答”系统,依托大数据与法律知识图谱,可快速响应80%以上的常见法律问题;对于复杂咨询,后台专业律师团队会在24小时内进行深度解答。此外,西藏法网还打通了公证预约、司法鉴定申请等线上办理通道,实现从咨询到业务办理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
2019年运行以来,西藏法网点击量突破15万次,成为群众线上获取法律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法律服务点滴惠及民生
一次,一位阿佳(藏语意为“姐姐”)在务工期间发现,用人单位没有给自己和同事购买五险一金。她半信半疑来到中心咨询,眼中还带着“法不可近”的忐忑,请求帮助。根据相关法律,律师为她和同事争取到了应有的五险一金。
之后,阿佳的爱人打工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次她果断动员爱人来到中心寻求法律援助。同样的问题不仅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工友们的合法权益也获得了维护。
“想到中心合情合理合法解决的矛盾纠纷、案件能维护一名群众、一个群体的合法权益,我们工作时心里就充满温暖。”中心负责人清晰地记得通过中心处理过的矛盾纠纷、办理过的案件,他一语道出法治工作者的心声。
法治的力度与温度同行。每一次现场咨询、每一次热线通话、每一条在线回复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群众心中法治的种子生长。
法治服务坚守初心如炬
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服务2.97万余人次,受理2260余件案件,办理200余件公证服务……一组组数据带着“司法为民”的初心,默默地讲述着那些温暖人心的法治故事。
中心多元化服务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构建起的全链条、全方位法治服务生态圈,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综合性的法律服务。
无论您生活在牧区农村,还是来自城市街巷,如果遇到法律难题需要帮助,请记住夺底南路上有个温暖的坐标,它叫西藏自治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它的热线是12348,它的网址是http://xz.12348.gov.cn。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