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5-22 04:50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言论:“孩子这么聪明,不用管也能学好”“天才都是放养出来的”。一些家长信以为真,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殊不知,这种 “聪明孩子不用管” 的观念,正成为 21 世纪最具迷惑性的教育毒鸡汤。它不仅可能让孩子的天赋被浪费,更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的成长是天赋与后天培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便孩子天资聪颖,若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培养,天赋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达芬奇天赋异禀,但如果没有韦罗基奥工作室系统的绘画训练,没有对解剖学、光学等知识的深入钻研,他也无法成为文艺复兴巨匠。现实中,许多被视为 “神童” 的孩子,因家长忽视教育,沉迷游戏、荒废学业,最终泯然众人。例如,某地曾有一名数学天赋极高的少年,小学时就能轻松解答初中数学题,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无需管教,结果孩子进入初中后,因缺乏自我约束,沉迷网络小说,成绩一落千丈,最终连普通高中都难以考上。可见,再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才能将天赋转化为真正的能力。
“聪明孩子不用管” 的观念,还会导致孩子在品德培养和习惯养成方面出现问题。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塑造。若家长对聪明孩子疏于管教,容易让孩子滋生骄傲自满、自私任性等不良品性。他们可能会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在学习中投机取巧,考试作弊;在生活中不遵守规则,漠视他人感受。比如,有的孩子因学习成绩好,就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对同学的求助置之不理,长期如此,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还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更是孩子持续进步的保障。聪明的孩子若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也会逐渐失去优势。
此外,这种错误观念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当家长以 “孩子聪明不用管” 为由,减少对孩子的陪伴和关心时,孩子会感受到被忽视,内心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会认为在家长眼中,自己的成绩比情感需求更重要,从而对家长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长此以往,亲子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少,关系变得疏远。例如,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以孩子聪明为由,很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无法从家长那里得到支持和鼓励,最终选择封闭自己,不愿与家长交流。
真正聪明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用心引导和培养。家长要摒弃 “聪明孩子不用管” 的错误观念,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品德教育和习惯培养。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自律、坚持的品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书籍,探讨人生道理,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聪明孩子不用管” 是一种不负责任且危险的教育观念。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精心呵护与正确引导,家长切不可被这种毒鸡汤误导。只有摒弃错误观念,承担起教育责任,才能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充分发挥天赋,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创作挑战赛八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