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网3小时前
据报道,最近,一些中老年人沉迷于所谓的“国学课”。课上,一些所谓“大师”不断灌输“一个手机号码就是一条人生路”“别怪路不平,只是号不好”等观念,推销所谓的“改名改号码改密码套餐”,让老年人一不小心就被骗去几千甚至上万元。
热爱国学、传播国学,这本来是好事。但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国学培训”,只不过是打着国学的幌子,散布封建迷信思想。这些人不学无术,却把自己包装成“国学大师”,专门宣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这种乱象,不仅让消费者损失了钱财,更败坏了国学的声誉。举个例子,去年,孝义市公安局就破获一起国学易经包装下的新型诈骗案件,受害人数达70多人,涉案总金额高达300多万元。警方深入调查后发现骗子的套路就是以免费课程为饵,再逐步洗脑,给你改名字,改手机号码,改银行卡密码,再算你生辰八字,让你买化解之物。
早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就指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占卜、风水、算命等封建糟粕。对于坑人的伪国学,必须严惩不贷。值得警惕的是,现在的伪国学传播,出现了新动向,开始更多地转向网络传播。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虽然各类骗术不停地被曝光,但好像起到的警示作用不大。有评论就指出:很遗憾,这种揭穿骗子把戏的深度调查,让骗局穷形尽相的扒皮报道很难传播到老人的茧房里,“很容易成为骗局受害者”的老人看不到。平台不会向他们推荐这样的文章,算法不会以“防止老人上当受骗”作为自身的价值观,他们仍以“老人爱看什么就给他们推什么”为算法逻辑,向老人推送那些置他们于被骗险境的国学课、大师课、算命课!
国学不是吸引流量的噱头,更不是掩盖商家套路的工具。网络技术应当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播介质,而不是假国学招摇撞骗的工具。面对这些层出不穷、将阵地逐渐转移到线上的伪国学培训,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对易上当人群展开反诈宣传,对于涉及虚假宣传、诈骗的行为依法严惩。相关主管部门应建立明确的标准规范。对“国学培训”的机构资质审核、课程内容、培训方式、教师资质认定、学费等进行明确界定,让伪国学无处藏身。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建立完善正规的国学培训方式,这就需要教育、文化等部门拓宽正规国学的传授渠道,鼓励引导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高质量的国学培训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国学经典更好地成风化人。
国学“升温”,大众的这份热情来之不易,值得细心呵护。如果“国学”沦为诈骗话术的遮羞布,不仅伤害了真正研习传统文化的人,还会让大众对传统文化产生认知误区,而这所带来的危害,更可怕。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王旭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