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7小时前
斧凿叮当,灰刀沙沙。5月22日,西北四省(区)文物保护工匠技能竞赛暨甘肃省第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学校排球场变身“古代建筑工坊”,来自西北四省(区)的能工巧匠在木屑与泥灰飞扬的赛场上,展开了一场传统技艺的巅峰对决,千年工艺在实操竞赛中绽放活力。
木作赛区:毫米之间见真章
木作竞赛区,宁夏琢艺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非遗传承人马杰正全神贯注地制作“一斗两升麻叶头斗拱”。传统刨子在他手中游走,木屑如雪花般纷飞。“每道工序都必须精益求精”这位有着20年经验的老匠人边操作边介绍,“这个清代建筑特有的装饰构件,误差必须控制在毫厘之间。”
▲来自宁夏琢艺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参赛选手马杰(右)在木作文物修复比赛中
本次木作竞赛要求选手在限定时间内,根据施工图纸完成斗拱制作及木柱墩接。马杰表示,虽然挑战不小,但对传统工艺的热爱让他充满信心。经过数小时的精心雕琢,一块普通的木料在他手中逐渐呈现出古朴典雅的艺术形态。
泥瓦赛区:方寸之间显匠心
对面的泥瓦作赛场上,甘肃西部万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武海永正在砌筑空斗墙。青砖在他手中如积木般严丝合缝,展现出精湛的传统技艺。泥瓦作不是简单的砌墙,武海永说,“每一块砖、每一道灰缝,都是对历史的致敬。”
▲来自甘肃西部万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参赛选手武海永在泥瓦作文物修复比赛中
本次泥瓦作竞赛包含空斗墙砌筑和硬山墀头墙制作两个项目,要求选手运用传统工艺完成包括灰塑戗檐、墙脊等精细构件。在武海永看来,这项技艺既考验手上功夫,更检验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深度。
新生力量:薪火相传续华章
来自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00后”学生张肇轩是本次竞赛最年轻的参赛选手。他的出现,为这场“武林大会”增添了“Z世代”新生力量。“我是第一次参加泥瓦作比赛,整体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在砖块加工工艺方面,”张肇轩说,希望通过比赛向老师们多多学习。
▲来自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参赛选手张肇轩(右)在泥瓦作文物修复比赛中
大赛组委会专家、木作文物修复裁判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表示:“本次竞赛汇聚了老中青三代能工巧匠,他们以不同方式诠释‘匠心’。我们欣喜地看到千年工艺正在传承,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竞赛,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保护行业,对今后的文物修复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这场跨越年龄与地域的技艺盛会,不仅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水准,更搭建起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为文物修复事业注入新的活力。选手们以瓦刀与砖石为笔墨,正在书写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人篇章。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徐静雯
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赵鑫远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裴强
奔流新闻记者 市民新闻
徐静雯
奔流新闻记者 全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