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7小时前
甘肃出台行动方案 打造全国重要文化传承创新基地
奔流新闻讯(记者王丽霞)5月22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七地一屏一通道”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专场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甘肃,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业发展高度关注,为甘肃在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扛牢文化使命,甘肃省委、省政府印发《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行动方案》,推动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升级,培育文化和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
《行动方案》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对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明确了以敦煌研究院为引领,依托黄河文化旅游带甘肃段、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区,建设全国重要文化传承创新基地。
方案提出两个阶段目标:2025年,完成2.7亿元财政投入,实施156个文物保护项目,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等9个重大项目,新增8家以上备案博物馆,办好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创排音乐剧《常书鸿》《米薇的敦煌》,拍摄《非遗里的中国》和《守护中华文脉》(甘肃篇)大型电视节目,加快创建嘉峪关长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推动甘肃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0年,通过建设一批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基地项目,打造一批重要文化标识,举办一批文化遗产题材主题展览,创作生产一批文艺精品,推出一批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扩大“中国特色·敦煌经验”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推动全省文化遗产全面、系统、整体保护和传承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
主要任务涵盖四个方面:
一是把敦煌打造成全国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强化系统保护、加强敦煌学简牍学学科建设、深化敦煌文化价值阐释、推动敦煌文化广泛传播、实施敦煌“夜经济”提升工程等16项举措,提升敦煌研究院建设成效与敦煌文化国际影响力;
二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甘肃段,构建五大标识体系,推进四大工程,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转化资源优势,推动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黄河文化传播起来、黄河文化旅游“火”起来、沿黄人民群众生活“富”起来,全力打响“黄河之滨也很美”“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的黄河文化品牌,为甘肃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文化底蕴与强劲发展动力;
三是打造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通过实施遗产线路价值解读、长城边塞廊道建设、古城古镇连廊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河西走廊展厅连线、非遗系统性保护工程等7项举措,构建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提升沿线遗产保护水平,使其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标识;
四是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区建设,通过建设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加强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深化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加大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推进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等5项举措,构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体系,提升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红色旅游与革命文物融合。
为确保《行动方案》落地,甘肃配套出台了《关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甘肃段的实施方案》。同时,《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省委、省政府审议,即将印发实施。这两个《实施方案》分别对目标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进一步明确细化完善,符合当前甘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系统梳理了项目清单,全面调度、推动实施。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杜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