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6小时前
5月22日,据媒体报道,知名演员、主持人曹颖在一档节目中自曝患胃癌,坦言最放心不下儿子,她表示:“我是真的后悔,儿子还小,你事业做得再好,不如多陪他长大。如果我不在了,谁能像我这么爱他。”
据悉,除了胃癌,她还患过焦虑症、轻度抑郁,声带也做过小手术。
据此前消息,曹颖曾在做完胃癌手术后仅8天就复工直播带货。医疗专家曾建议术后静养3个月,但她仍选择高强度工作。
曹颖患胃癌的消息一出,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网友们表示:“千万不要太累了,保重好自己的身体!”“曹颖的经历提醒我们,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体检真的很有必要”……
公开资料显示,曹颖,1974年5月14日出生于北京,著名节目主持人、演员、歌手。2001年曹颖获得“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奖”,2009年获得华语主持群星会最具魅力主持奖。代表作品有《莞香》《天仙配后传》《家大业大》《最爱你的人是我》等。
七成以上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据了解,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七成以上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在不停的损伤修复过程当中会出现一定的病变,这是很正常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健康饮食,生活习惯不良,胃黏膜萎缩的过程就会加速,甚至在肠化、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出现癌前病变,如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腺瘤样息肉等,这些情况下一步再发展的话,就会出现早期癌。
I类致癌物,胃癌“头号帮凶”
很多人都认为胃癌发展太快,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主任李刚介绍,其实胃癌并非“突然发生”,它的发展往往经历“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的漫长过程,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正是这一链条的关键推手。
数据显示,约90%的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4-6倍。早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幽门螺杆菌列为I类致癌物。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0%-60%,相当于每2人中就有1人感染,可以通过C13/C14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助诊。
无症状,不代表可以不治疗
7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认为,自己不痛不痒没必要去治疗。对此,李刚说,无症状不代表无害,细菌在胃内的长期定植会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可能导致一系列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可能发展为胃癌。他建议,成年感染者及时治疗(孕妇可暂缓),以降低胃癌风险。特别是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患者;慢性胃炎伴萎缩或糜烂;有胃癌家族史或胃癌术后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者等。
一人感染,要全家预防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共餐、接吻、不洁饮食传播,“一人感染,全家中招”很常见。李刚建议,家中有感染者,可以实行分餐制+公筷;感染者单独使用餐具,餐后高温消毒(100℃煮10分钟);避免口对口喂食儿童;饭前便后洗手,食物煮熟煮透。家庭中若一人感染,建议全家人都做检测。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直言,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已明确的人类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最重要、最可控的手段。“及早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率”。李刚也建议,18岁以上人群至少进行一次Hp筛查,抓住胃癌防控的“黄金窗口期”。
50岁后定期做胃镜、肠镜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侯英勇表示,癌症大都是静悄悄的,等出现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悄悄长大了。当出现胃部不适、胃痛、便血、呕血等症状时,胃癌大都已经到进展期了。
侯英勇建议,50岁后就要定期做胃镜、肠镜检查。有家族史的人要更早一些开始检查。胃黏膜和肠黏膜每天在行使着消化和吸收功能,它们的面积其实是很大的,而且由于是深部组织,一旦出现病变,在早期往往很难被发现。
他还表示,日本的胃癌治愈率很高,主要就得益于他们的胃镜检查较为普及。早期病变可以在胃镜下进行摘除。如果拖到晚期再治疗,哪怕有再先进的药物,作用都是有限的。有些患者哪怕投入了大量财力,也很难延长生命。
来源:南昌晚报、极目新闻、广州日报、荔枝新闻、央广网、上观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