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客户端3小时前
5月25日,医巫闾山的晨雾尚未散尽,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锦州市委宣传部、北镇市委、北镇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名家共绘“灵韵闾山”美术创作主题活动已展开新的篇章。国画组与油画组兵分两路,国画组继续在医巫闾山脚下捕捉山水气韵,油画组则深入村落探寻人文脉动。
农家院落内,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军事博物馆一级美术师孙立新支起画架,与村民攀谈良久。“门墩上的裂纹藏着三代人的故事。”他蘸取颜料,将遥远的故事与古老的文脉定格在画布上。不远处,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铁牛站上高处,俯瞰青瓦连绵的村落。“十年前这里的晒谷场还是泥地,现在铺上了水泥,这种变迁正是时代注脚。”
山道蜿蜒处,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秦悦正指导学员调整构图。“闾山的雄浑要收在方寸之间”,随后他执笔为学员演示自己的作画过程,在他的笔下,平静的山峦顿时生出流动的气韵。
鞍山学员狄傲然的创作方式引得众人驻足。这位惯用砂砾泼洒画布的画家,正将闾山脚下的粗粝黄沙混入油彩。“我常画钢铁厂的高炉烟囱,这次发现医巫闾山与工业图腾竟有共通——都带着镇守一方的气魄。”他抖动画框,细沙沿着山形肌理自然垂落,在光线下形成独特的浮雕质感。“闾山的厚重感需要突破传统技法,就像重工业的力度美学,都是对‘存在’的具象表达。”
午后吴云华、孙立新、王铁牛、宋克、田卫平、孙洪利、杨永弼、刘仁等省内外名家,历时4小时共同创作了两幅油画作品《望海寺》和《春到北镇庙》。松涛远山,高低错落,满目青山,了然于胸。
晚间课程《山水画创作谈》由鲁迅美术学院秦悦副教授主讲。这已是创作营第六场夜间讲座,前几日陆庆龙的《绘画与生活》、丁一林的《我的绘画研究之路》、王铁牛的《我的艺术之路》,孙立新的《军事历史题材创作实践》等课程,构建起贯通技法的理论体系。从镇山文化解码到绘画语言转换,从历史题材创作到综合材料运用,这种“日间写生+夜间授课”的模式,让学员蔡明芸在朋友圈写下:“白天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夜晚用思维拆解艺术密码,这是最奢侈的学习之旅。”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在交流中难掩兴奋。“每晚的点评像手术刀般精准。”大连学员杨育鹏翻动着写生簿,“感谢省文联、省美协组织这次活动,才能有机会和名家近距离接触,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新文艺群体画家王宝龙更是连夜修改构图:“听完名家的课,恨不得立刻冲回山上再画一幅!”
据悉,本次采风活动将于明日结束。名家与创作营学员绘制的作品将于今秋集体亮相,让凝固的油彩与流动的墨韵,共同诉说辽宁大地的深沉回响。
记者 : 刘家良、张曦予、郑新煜、黄瀚博
编辑 : 刘冬梅
检校 : 张舒宇 责编 : 张艺凡 审核 : 李德强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