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05-28 08:38
5月27日是全国保膝日,谐音“我爱膝”,旨在提醒人们关注膝关节健康,采取措施保护膝关节。该节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保膝分会、骨科在线和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保膝联盟联合发起。
膝关节骨关节炎作为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是导致肢体残疾的首要病因。在我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已超1亿人,约占总人口10%,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疾病早期便主动就医。“早诊断、早治疗”理念的普及,使患者更倾向于选择非手术或微创治疗方式,以期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回归正常生活。保膝治疗体系针对早、中、晚期不同阶段膝骨关节炎,结合个体化需求,在保护膝关节功能的基础上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防在细节
把握“动静平衡”原则
医学权威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曾刊文指出,竞技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由于关节软骨没有血运,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关节液渗透入软骨从而加强了软骨的营养。推荐游泳、骑行、瑜伽、太极等低冲击运动,年轻健康人群可尝试多样化锻炼,但需遵循量力而行、交替进行的准则。
强化肌力防护是关键
当肌肉力量不足,在运动时就会对膝关节产生过多的应力。因此,建议通过抗阻训练增强肌力,有意识地锻炼大腿前方股四头肌、大腿后方腘绳肌和小腿三头肌的肌肉力量。同时,要兼顾各组肌肉力量的平衡,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损伤,训练后配合拉伸放松。
科学佩戴护膝有讲究
专业护膝可临时增强腿部肌力的稳定性。在进行较为激烈或较高强度运动的时候,佩戴护膝可以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但长期佩戴反会导致肌肉萎缩。因此,护膝使用应遵循“运动佩戴、日常摘除”的原则。
治在精准
精准干预:关节内注射疗法
对于有部分软骨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及肌力训练基础上,可联合关节腔注射治疗。富血小板血浆(PRP)兼具抗炎与组织修复双重作用;玻璃酸钠则可润滑关节、营养软骨。
手术治疗:从力线矫正到关节置换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力线异常造成的膝关节受力不均衡以及磨损增加造成的疼痛。存在膝内翻(O型腿)或外翻(X型腿)者,膝关节内外侧受力不均衡,可通过截骨矫形重建力线平衡。
以“O”型腿为例,同样的运动强度下,容易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这种压力造成的疼痛,压力解除后就会消失,表现为运动时疼痛,休息时缓解。这种患者纠正下肢畸形后,使得膝关节内外侧受力达到新的平衡,解除了膝关节内侧异常的应力,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相反,如果疼痛在运动休息时都存在,疼痛部位比较弥散,或者整个膝关节都存在疼痛不适,那么这种疼痛就与膝关节的炎症相关与压力关系不大,需采用消炎止痛药物治疗。
膝关节磨损到晚期,软骨消失,半月板失去功能,关节间隙消失,需进行关节置换。但如果磨损的部位仅仅局限在膝关节的一个部分(比如内侧),就可以做部分关节置换,也就是单髁置换术。
以内侧单髁置换术为例,该手术仅针对磨损的内侧间室进行置换,最大限度保护外侧正常软骨和半月板,保留交叉韧带。因此,膝关节的运动学仍然由患者自身韧带引导,患者感觉会很自然。而对于膝关节大部分结构都已经磨损,失去正常运动学的膝关节,建议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单髁置换相比全膝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本体感觉保留好等优势。
膝关节退变呈渐进性发展,科学防治需多管齐下:日常避免过度负荷,强化肌力训练;力学异常者及时矫正;终末期患者根据磨损范围选择适宜置换方案。通过阶梯化、个体化的保膝策略,可实现“精准治疗,功能保全”的目标。
供稿丨保膝外科 柳剑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