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5-28 12:19
什么是优秀的父母? 什么又是优秀的儿女呢? 有很多孩子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而在很多孩子眼中,有很多父母又何尝不是“别人家的爸妈”呢?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从我们手掌心的宝宝,变成了那个口齿伶俐的犟小孩,那些犟嘴、顶撞、质疑父母的场景逐渐增多。 他们确实大了,但是我们也确实变老了。 可能孩子们的认知逐步增加,开始追求独立自主,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这个时候的他们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敏感,而父母不要愤怒,不要讲道理,记住这3句话就够了。 01 别一上来就发火和训斥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是烈日下的火药桶,真的一点就着,还极有可能易燃易爆炸。 青春期大脑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尤其是前额叶皮层,这一区域负责情绪调节和决策,直到25岁左右才完全成熟。 所以这个时候情绪波动大,纯属正常行为,除非他们停止发育。 而这个时候如果遇事,直接就对孩子发火或者训斥他们,那他们自然就会反抗。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假想观众效应”,它是指青春期孩子常常假设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人的注视之下。 他们会认为父母其实一直在监视他们,再或者父母其实一直在等着孩子出差错,等着找茬。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让孩子感觉到被爱,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而不是让他们认为这是监视。 而这个时候就很尴尬,母亲也刚好处于更年期,孩子又处于叛逆期,这两大敏感人群真的很难不摩擦出火花。 这就需要父亲站出来,切记不要用暴力来对抗孩子的叛逆。 本来孩子的学习一般,自己可能就有点抵触学习,结果父母这个时候不问孩子本人的想法,就报了各种培训班,成绩能不能提升不说,最起码孩子的心态无法摆正,搞不好还会跟父母置气。 很多优秀的父母会去分析孩子成绩不佳的原因,一点一点循循善诱,最起码要让孩子清楚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协助他们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股脑地把问题暴露出来。 难道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吗? 难道他们自己就不知道哪里没做好吗? 他们只是不想独自去面对,独自去解决罢了。 只有挣脱暴力与怨恨的无尽循环,亲子关系才能从冲突迈向和谐。 02 别事后诸葛和贬低 当父母事后诸葛亮时,通常就意味着这件事的结果不是很理想。 而这个时候孩子自己的内心也很低落,可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理由来弥补或者搪塞这件事。 而父母恰恰在这个时候事后诸葛亮,不仅不会改变结果,还有可能让孩子更加反感。 尤其是很多父母甚至可以在孩子做事前就直接贬低孩子的能力,或者在孩子没做好某件事后,直接就各种数落孩子。 这些行为不仅不会帮助孩子,还会让孩子的心里受到二次伤害。 在心理学中就存在“暗示效应”,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就会给孩子传递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孩子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孩子早晚也会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爆发。 而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因自己的情绪化反应而加剧孩子的负面情绪。 理解孩子的感受: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表达同情和理解,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让孩子知道,你和他始终在一起,可以做到感同身受。 要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要急于打断或评判。 明确告诉孩子,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会支持他们,爱他们。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 在孩子情绪稳定后,引导他们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不是直接指责。 比如:“我们一起看看这次有没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03 接受他们的固执和叛逆 孩子处于青春期,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很多事情他们第一次经历,自然就不知道所谓的对错。 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自认为自己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开始不认同父母,想要去证明自己长大了。 这时候孩子有个明显特征:事无巨细都开始质疑和反驳父母,变得固执,否定父母,父母在他们面前不再是超人。 而父母这时候不应该去正面冲撞,而是心平气和地引导他们,多和孩子沟通。 因为激素作祟,其实孩子自己也很迷茫,也需要被认可,更需要感受到被关注与爱。 青春期孩子易固执叛逆,父母应保持冷静耐心,尊重孩子趋于独立的个性。 虽然孩子与我们同处一室,但也得让他们感受到父母与他们同在。 写到最后 最好的沟通,不是说服和发怒,而是看见和理解。 父母最大的价值,不是给孩子提供多么优越的生活,而是当孩子想到你时,内心会充满温暖和力量,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们做家长的,既是孩子的父母,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打骂迁怒于他(她),首先应主动承担教育的缺失和以身作则的不足。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很多时候不必对孩子上纲上线,和孩子之间多点理解、包容和鼓励,我们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家长在教育上出现问题时,应主动承担责任,承认错误,不能让孩子继续受委屈。 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家长的首要责任。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