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客户端06-19 09:54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四十二岁的李煜写下这句词时,院中春花早已凋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九个字不仅将耗尽他最后的生命,更将穿透千年时光,成为所有人心头那抹难以言说的遗憾的回响。毒酒正在路上,而李煜的生命正如那林间褪色的春红,匆匆走向终点。
在囚牢中,李煜的“泪”从未干涸。史料记载他致旧宫人的书信中自述:“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相见欢》中那惊心动魄的“胭脂泪”,正是他蘸着血泪写就的生命绝唱。他巧妙化用杜甫“林花着雨胭脂湿”,仅换一字——以“泪”代“湿”,顿时境界全开:风雨中的残红,化作美人泣血的泪珠。这泪是故国宫娥的离泪,更是他作为亡国之君却无力回天的悔泪。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落红与看花人相对迷醉,不知何日重逢。此刻的李煜,对着满地残红,如同对着破碎的南唐山河,醉在无边无际的悲哀里。“人生长恨水长东”——当这七个字从李煜笔端涌出,个人的悲情已化作人类永恒的咏叹。长江水昼夜不息奔向东海,正如生命中的遗憾一旦造成,便成为我们血肉的一部分。叶嘉莹先生曾剖析此句,李煜将个人失势、家国覆灭,全融进这永不停息的江流里。这“长恨”不仅是一个帝王的叹息,更是所有人在命运面前无力感的真实写照。
七夕生辰又至,李煜在囚室中写下最后的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本是良辰美景,在他眼中却成无尽折磨。小楼东风又起,吹动的不是暖意,而是“故国不堪回首”的刺骨寒凉。他明知回首会招致杀身之祸,却仍忍不住想象金陵宫殿的“雕栏玉砌”,只是朱颜已改,江山易主。当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唱响时,监视者禀报宋太宗,毒酒也应声而至。一代词帝的生命,终结在他的生辰,那东流的春水,成了他生命的隐喻——愁绪无尽,遗憾永恒。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条“长恨水”。或许是青春里未说出口的爱恋,是拼尽全力却失之交臂的梦想,抑或是猝然离去的亲人。李煜用生命教会我们:遗憾不是生命的瑕疵,而是生命本身。当我在人生低谷重读李煜,恍然彻悟:那些曾让我彻夜难眠的遗憾,已悄然沉淀为灵魂的厚度。林花谢了,却化作春泥;江水东去,终将蒸腾为云,再度化作润泽大地的雨。李煜的“长恨”之水,流经千年,早已在我们的血脉里澎湃——不是让我们沉溺于失去,而是教我们在认清生命本质的残缺后,依然能坦然面对,说一句:“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