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13小时前
盛夏,波光粼粼的泳池里,一群孩子正欢快扑腾,他们手脚并用,在教练的指导下努力向前划动。“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游泳,现在家门口就能学,特别开心!”六安市金安区马头镇十字路村的曹天宇,是十字路中学八年级学生,趴在泳池边,边说边抹去脸上的水珠,笑容灿烂。
7月1日,六安市金安区2025中小学游泳培训暨暑期防溺水教育夏令营开营,11个乡镇游泳馆同步开始今年暑期游泳教学第一课。为破解农村孩子“无处学游泳、无处去游泳”的困境,金安区自2022年起陆续建起7个乡镇游泳馆,盘活整合4处既有场馆资源,覆盖全域的乡镇,连续第四年组织免费游泳培训,将普及游泳技能视作守护乡村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关键一环,让更多乡村孩子掌握这项“生命技能”,正确面对防溺水问题。
从堵到疏 身边有了“戏水区”
走进淠东乡室内游泳馆,一个个头戴泳帽、身穿泳衣的小学生们,正趴在岸边,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泳姿。家长们坐在不远处,看着孩子练习。家长高宗群告诉记者,淠东乡辖区水系发达,全乡12个村有7个紧邻淠河,一到暑假就特别担心孩子偷着去河里玩水。
“我家就住在河边,每到暑假就心惊胆战,天天盯紧孩子,不让他靠近水边。”高宗群说,因为距离市区远,没时间送孩子去学游泳,现在家门口有了游泳馆,还能免费学游泳,所以早早就让孩子在学校报名。第一次上课,她也跟着到现场,看到宽敞干净的室内泳馆,淋浴、更衣设施完善,防滑垫、休息凳一应俱全,教练员和安全员齐备,很放心。
亲水、爱水是孩子的天性。炎炎夏日,清凉的河流湖泊对孩子的诱惑可想而知,城区的孩子有游泳池,农村的孩子怎么办?
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金安区,现有中小学校98所,其中农村学校8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9.3万人。面对境内水域面广、水情复杂的情况,该区从2022年开启堵疏结合的路径,一方面不放松防溺水教育,一方面组织开展“游泳进课堂”教育试点,利用暑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全区所有乡镇中小学开展游泳教育普及,真正让孩子们“学会游泳”且“有地方游泳”。
金安区教育局总督学高尹生介绍,每个乡镇泳池辐射三四个乡镇,在暑假前向辖区四年级到八年级学生开放报名并为孩子们购买保险。今年暑期从7月1日到8月22日,安排8个阶段16期培训班,每期5个半天,30个左右孩子参与,暑假结束时能有5000多名中小学生受益。
授人以渔 筑牢防溺生命线
在马头镇十字路学校的室外泳池,遮阳棚下户外的热蒸体感强烈,泳池里笑语欢声。来自皖西学院体育学院的游泳教练,正在水里纠正孩子的泳姿。
“从2024年起,皖西学院体育学院承担了金安区暑期培训任务,每个馆配有两名教练,都持有游泳救生员、教练员国家职业资格证,同时还配备安全员。”金安区体育局副局长孙虎介绍,防溺水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也贯穿每一期教学的全过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从往年的培训考核看,合格率达98%。
“教练不仅教我们游泳,也教我们为什么要到泳池游泳。因为在野外水塘,一旦发生抽筋,没有人及时搭救,就会出现生命危险。”“就算学会游泳,也不能私自或者和同学结伴去野外水塘游泳,游泳池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暑假想玩水,就来家门口的泳池。”“如果发现别人在水里遇险,不能以为自己会游泳就盲目下水救人,一定优先呼叫专业人员或利用竹竿、救生圈等工具施救。”曹天宇和同学许郭强对教练的话记忆深刻。
“游泳池完全服务周边乡镇的孩子,在暑期培训结束后,还会开放一段时间给孩子们免费游泳。为了保持水质,每两周更换一次池水,泳池也配备了净化系统,监控系统实时检测泳池水质。”马头镇中心学校校长陈大伟介绍。
“学会游泳,就像多了一层安全盔甲。”孙虎说,培训孩子的游泳技能,同时也注意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寓教于乐中让他们更能记住防溺水、远离危险水域的必要性。
马头镇高皇村村民李勤陪着三个孩子参加游泳培训。“我是全职妈妈,曾经考虑过带孩子进城里学游泳,但是开车往返将近2个小时,所以就放弃了。”李勤告诉记者,现在家门口有了泳池,很方便。日常学校也对孩子和家长进行了详细的防溺水教育,但是孩子们总听得一知半解,现在跟着学游泳,体会更深。
“涟漪效应”仍需关注长效化
每到暑假,防溺水教育就成为热点话题,尤其在乡村,防溺水一直是难题。
金安区的“解题”探索释放出深远的社会效应,不仅有效填补了乡村游泳教育的空白,更将“学游泳、懂自救、强体质、防溺水”理念深植民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主体、多方参与,疏堵结合、教体融合的良好氛围。
“目前,我们是疏堵结合,既有培训教学让孩子们学会游泳,也继续加强防溺水教育和防溺水预防工作。尤其暑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重点水域巡查力度,对河流、池塘、水库等危险水域进行全面排查,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高尹生介绍。
泳池建好只是起点。目前,金安区由政府财政全额投入建设的7个乡镇游泳池(馆),从教学培训到水质管理再到设备维护,都是以政府“输血”为主。“为了进一步扩大乡镇泳池(馆)的覆盖面,我们一方面在积极整合既有场馆资源,比如校园的泳池;一方面探索培育乡镇泳池的‘造血’能力,在保障学生免费培训和免费游泳的前提下,进行托管运营,使其有‘源头活水’,保障‘泳池下乡’工程的可持续性和长效化。”金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