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4小时前
您是否吃完饭后总感觉胸口火辣辣的,尤其在饭后躺下时更明显?
您是否半夜睡觉时会被突然涌上来的酸水呛醒?
您是否长期口苦、声音嘶哑?
您是否经常咳嗽、咳痰,总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感,经常去耳鼻喉科就诊?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那您极可能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 。
一、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及食管以外部位,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舒服症状的疾病。是以烧心和反流为典型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高达10%-20%。正常人(如进食过饱)也会出现反流的情况,但如果每周出现≥2次反流和/或烧心症状时,需考虑GERD的可能。
GERD病情易反复,部分患者因症状不典型延误治疗,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二、 胃酸为何“逆流而上”
正常情况下,食管与胃连接处的“阀门”——下食管括约肌(LES)会牢牢锁住胃酸,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会导致胃酸“逆流而上”:
1. “阀门”失灵——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
2. “压力”剧增——腹内压增高:肥胖、妊娠、暴食。
3. “侵袭”增强——胃酸过量
4. 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高脂、油炸、辛辣、甜食、巧克力、薄荷、咖啡、浓茶、酒精、碳酸饮料;暴饮暴食、餐后立即平躺、睡前3小时内进食、吸烟。
5. 药物:某些降压药、镇静药、非甾体抗炎药等。
6. 焦虑、抑郁情绪。
三、 警惕这些身体信号
●典型症状:
烧心(胸骨后灼烧感);反酸水
●隐匿症状:
顽固性干咳、哮喘发作;
声音嘶哑、慢性咽喉炎、异物感;
口苦、牙齿酸蚀;
胸痛(类似心绞痛)
四、 不容小觑的并发症
1. 反流性食管炎:胃酸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出血甚至吞咽困难。
2. 食管狭窄:反复炎症愈合形成瘢痕,食管变窄。
3. Barrett食管: 食管下段黏膜为适应酸损伤发生异常改变(肠化生),是一种癌前病变(但不是癌)。
4. 呼吸道问题加重:哮喘、慢性肺病可能恶化。
五、 哪些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胃镜:评估有无糜烂性食管炎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其他食管合并症及并发症,如食管狭窄、食管裂孔疝、Barrett食管及食管癌等。
●24hPH监测:能显示有无酸反流、昼夜酸反流规律、酸反流与症状的关联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食道测压:评估食管功能、预测疗效。
六、 多管齐下、综合治疗
1.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避免诱因食物(高脂、油炸、辛辣、甜食、巧克力、薄荷、咖啡、浓茶、酒精、碳酸饮料),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体位:餐后保持直立≥1小时;睡觉抬高床头15-20cm(仅垫高枕头无效)。
●减重:肥胖者减重效果显著。
●戒烟限酒。
●宽松衣物:避免紧勒腹部。
2. 药物治疗:
①抑酸药: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强效抑酸,首选药物,需遵医嘱按疗程服用,推荐疗程4-8周。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如伏诺拉生、替戈拉生等。抑酸效果强于PPI,是重度反流性食管炎(LA-C/D)患者的首选用药,轻度反流性食管炎(LA-A/B)患者的二线用药。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抑酸效果弱于PPI,适用于轻症或维持治疗。
②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中和胃酸,保护黏膜。
③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
***重要提示: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长期服用抑酸药。
3. 内镜/手术治疗:
适用于对于药物效果不佳、不能耐受药物、存在严重并发症(如难治性狭窄、巴雷特食管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或合并巨大食管裂孔疝者。
①内镜下射频消融:利用热能使食管与胃连接处组织凝固坏死,增加LES区域厚度,降低LES异常松弛的频率。
②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在胃食管连接处行套扎治疗,被套扎组织缺血、坏死后瘢痕修复,从而使贲门口缩窄,达到抗反流效果。
③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利用胃黏膜切除术后瘢痕增生达到重塑抗反流屏障的作用。
④外科手术:如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反流病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了解其表现和危害,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与随访,是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守护食管健康的关键。别让“逆流而上”的胃酸悄悄侵蚀你的健康防线!
文章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