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4小时前
北京卫视《身边》
又有什么新鲜事儿?
镜头聚焦什刹海畔
这里有一座
会 “飞” 的家庭艺术馆
在北京什刹海的南官房胡同里
藏着一间小有名气的
风筝家庭艺术馆
这里的主人是
非遗金氏风筝传承人王赤峰
走进这间艺术馆
不大的空间里
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
最引人注目的
是里面一只展翅的雄鹰风筝
它是王师傅花了四个月时间
给孙女制作的
这只雄鹰风筝最特别的是
它的头部是立体的
脖子上的羽毛
都是一根根画完粘上去的
除此之外
为了不伤到孩子
鹰的爪子都是特意用
软泡沫制作的
可谓用心良苦
75岁的王赤峰
7岁开始学习扎风筝
做风筝将近70年
老爷子最为人所称道的
就是他做的盘鹰风筝
这种风筝最令人称奇的是
它可以无风放飞
为此还得了一个“鹰王”的称号
老爷子自豪的说
鹰的双翅可以借着气流
在天上翱翔
他当初提出的这种方法
直到现在都一直在被推广
他说
咱们的老祖宗的手艺
值得我们去继承和传承下去
传承的事儿讲完
接下来是一件暖心事儿
丰台嘉园二里小区
有一位73岁的“银发理发师”
邻里街坊都知道不论春夏秋冬
只要想理发
就在王师傅窗户下面喊一嗓子
“王师傅 理发了”
“哎 这就出去”
73岁的王学军
2019年和老伴儿
搬进嘉园二里后就没闲着
一把旧板凳 一个老推子
十分钟一位
一干就是6年
最主要的还是义务免费
王师傅理发不光手艺好
还细心
每次理完发
他都要用一个小本子记录
今天给谁理了
谁已经该理了
比当事人还用心
除了义务理发
小区里有什么活儿他都干
打扫卫生 贴瓷砖 给墙壁粉刷
老伴儿说
他心脏不好 支了5个支架
有时候他也累
坐着就睡着了
怎么也是70多岁的人了
我也很心疼
但只要他高兴 我就支持他
王师傅用一把剪刀书写着
“老有所为”的温暖篇章
也让我们看到
公益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
而是脚踏实地的坚持
他和他的家人
也成为了社区里的情感纽带
让钢筋水泥充满了人间烟火
最后我们来感受一种
神秘的“古老秘术”龟息按摩
早在数千年前
古人就开始研究乌龟的长寿之道了
其中一种叫“龟息功”
就是人类模仿乌龟的吐纳方法
乌龟的吐纳方法
也叫食天地之精华
古人认为乌龟之所以能长寿
就是吸收了大自然的能量
古人有很多模仿动物的特殊技法
像是五禽戏 鹤翔功 大雁功
吕东升作为中医药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龟息按摩技法的
代表性传承人
为我们展示了这项源自
古老养生智慧的吐纳方法
找一个晴天空气好的户外
用嘴轻轻慢慢的吸气至小腹
也就是丹田
之后将其锁住
这种锁住就是一个吞咽的动作
将它咽下去
余气自然呼出
一口下去以后休息一下
每组30口
一段时间后
如果感觉自己手脚
发胀直至发热
浑身像是“气球一样”慢慢膨胀
这样的状态
就是一种进入状态的时候了
长期练习
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帮助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