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7小时前
夜幕降临,本该是孩子放松休息、享受亲子时光的温馨时刻,可在许多家庭里,却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息。小宇家就是如此,妈妈又一次因为作业问题大发雷霆,“这道题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脑子去哪儿了!” 尖锐的斥责声在房间里回荡,小宇瑟缩在书桌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小小的身躯因恐惧而微微颤抖,作业本就摊开在面前,可他连伸手翻开的勇气都没有了。曾经对学习充满好奇与期待的他,如今一看到作业本,就如同惊弓之鸟,满心都是恐惧与抗拒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期望与督促本应是助力孩子前行的东风,可一旦用力过猛,就可能变成狂风暴雨,将孩子的学习热情与自信击得粉碎。就像小宇的妈妈,满心盼着孩子成绩优异,每次辅导作业时,看到小宇的错误,便忍不住将焦虑化作严厉的批评与指责。她忽略了孩子正处于学习的摸索阶段,错误本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在高压之下,小宇每天完成作业都像是一场艰难的战役,学习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快乐旅程,而是充满了责骂与泪水的痛苦折磨 。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环境下的孩子,极易产生 “作业 PTSD”(作业创伤后应激障碍)。就像条件反射一般,看到作业本,大脑就会自动唤起被责骂时的恐惧记忆,心跳加速、情绪紧张,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他们的自信心也会被一点点蚕食,认为自己就是 “笨”“什么都做不好”,进而对学习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与否定。这种负面影响还可能延伸到孩子的性格塑造上,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畏首畏尾,不敢尝试新事物,在面对困难时第一反应就是逃避 。
类似小宇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因孩子作业问题情绪失控的场景频繁上演。有的家长在辅导作业时,被孩子反复出错的简单题目气得血压飙升,甚至被送进急诊室;有的孩子为了躲避父母检查作业时的责骂,想出各种奇葩办法,比如把作业本藏进冰箱冷冻层。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是孩子对父母高压辅导深深的恐惧与无奈 。
究其根源,一方面,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学习成果抱有过高期待,忽视了孩子的学习节奏与能力发展阶段。他们用成人的思维去衡量孩子的学习过程,觉得简单的知识孩子理应快速掌握,却忘了孩子的认知发展需要时间与实践的积累。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焦虑情绪在辅导作业时被无限放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份焦虑不自觉地转嫁到孩子身上,表现为对作业的过度关注与严苛要求 。
想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家长们首先要调整心态,放下过高的期待,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把目光从结果转移到孩子学习的过程上,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与努力。在辅导作业时,尝试换一种温和耐心的沟通方式。比如,当孩子犯错时,用引导式的提问代替批评,“宝贝,你看看这道题,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呢?” 帮助孩子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还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学习方法,将作业变成游戏,像把数学题设计成 “闯关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将焦虑传递给孩子。当情绪即将失控时,不妨先深呼吸,离开现场,给自己一点冷静的时间。在孩子完成作业后,给予真诚的鼓励与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此外,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至关重要,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计划、检查作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
小宇的故事不应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它应成为所有家长的警钟。在孩子的学习成长道路上,家长的陪伴与引导至关重要,但这份陪伴需建立在理解、尊重与爱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被作业 “逼疯”,才能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爱,自信勇敢地翻开知识的书页,踏上属于自己的求知之旅 。#2025为河南发声##顶端2025夏日创作季#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