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7小时前
7月4日,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海π数学节闭幕式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现场展示了9项数学节期间学生开展和创作的优秀小课题及LOGO设计,表彰了11家优秀组织管理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启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新征程。
据悉,2025年海π数学节于3月14日启动。本届数学节确定了“海π数学节”品牌,推出小海π智能体,参与学校数量较去年有大幅增长。活动期间,海淀区20余所中小学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了18个趣味探索项目,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海淀进修实验学校以数智技术为抓手,设置了数海畅游、数解科技、数模筑梦等五大板块,实现“数学+”的深度融合;北京一零一中学生创编《数理香》MV流行音乐,将三角函数、向量代数写进歌词,用音乐旋律重新定义数学之美等,在校园里掀起了一场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
2025年海π数学节期间,海淀区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小海π智能体体验、海πLOGO设计、数学小课题研究、数学活动探究等系列活动,收获了丰富体验和丰硕成果,共有162项小课题研究、10个数学节优秀LOGO设计获奖。发明数学益智玩具“百变多元金字塔”、借助三角函数定量分析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原因、研究学生上学交通方式并提出校门口交通拥堵解决方案……活动现场还展示了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为数学节闭幕活动发来寄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秦春华勉励海淀中小学生,要敢于挑战数学中的大问题,培养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兴趣。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结合北京市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分享了如何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思维,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土壤平台。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海淀区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数学节,将趣味游戏活动、知识传播活动、实践创作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采取高校、博物馆、大中小学等多主体联合协办等形式,进一步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彰显了“五育”风采。“一些学校还跨学科开展数学节,将数学与传统文化、问题解决、文化创意、校园游戏、社会服务,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索力。”吴颖惠认为,海π数学节孕育了新的教育契机。
当天,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展示了两节数学创新课例,并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开展系列合作,开启“校—企—研”协同育人的新篇章。
海淀区教委基础教育二科科长田圆表示,海淀教育将以“海π数学节”为切入口,深化“数学+”范式,以数学的结构化思维、抽象建模、逻辑推演为核心,贯通数理、科技、人文等五大领域,打破学段与学科壁垒;通过课程化、可视化、生态化路径,将“数学+文化”“数学+AI”“数学+主体性”转化为常态化校本课程与思维成长档案,并联合高校、企业打造创新共同体,精准培养拔尖人才。
(采写:赵艳国;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供图;编辑:王小艾;复审:郝彬;核发:冉阳)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