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7月6日下午,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山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主题论坛上,不丹皇家自然保护协会黑颈鹤教育中心主任Karma Lodhen Wangmo(卡玛·洛登·旺莫)女士,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经验和实践”主题演讲环节,分享了不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独特路径。
不丹皇家自然保护协会(RSPN)作为不丹首个全国性环保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87年,该组织始终以“教育、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为使命,围绕物种与栖息地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六大领域开展工作。旺莫重点阐述了该协会在黑颈鹤与白腹鹭两种鸟类保护中的实践。
卡玛·洛登·旺莫进行经验分享
在黑颈鹤保护方面,不丹是中国以外该物种最大越冬地,每年有超700只黑颈鹤在此越冬。不丹皇家自然保护协会在富毕卡山谷的实践成为典范,通过社区协商、资源测绘、能力建设等步骤,推动当地成立社区环境管理局,发展民宿体验、生态向导服务,并自1998年起每年举办“黑颈鹤节”,既让社区从生态旅游中获益,又强化了保护意识。“当村民发现保护黑颈鹤能改善生计,便会主动守护湿地,这正是‘让自然与人类共同受益’的核心。”卡玛·洛登·旺莫强调。白腹鹭被列入“地球上最稀有的50种鸟”。不丹皇家自然保护协会启动人工繁育计划,成功进行人工孵化和育雏。同时,通过研究栖息地丧失、人为干扰等问题,为保护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保护并非一帆风顺。”旺莫坦言,气候变化、农业扩张等仍威胁着湿地与鸟类栖息地。她呼吁,生物多样性保护需立足社区参与,更需区域协同与资源投入。“富毕卡山谷的模式证明,当生态价值转化为社区切实利益,保护便有了持久动力。”
卡玛·洛登·旺莫表示,期待与各国分享经验,将社区主导的保护模式融入更广泛的生态治理框架,共同守护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金秋时 张警
图/张丽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