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7月6日,“创新驱动循环经济,绿色赋能生态文明——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坛成果展示环节,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以一组震撼数据揭开磷化工绿色转型实践:通过全产业链资源化革命,集团在磷矿石年消耗量减少400万吨的同时,工业产值逆势增长近300亿元,更在全球率先实现千万吨级磷石膏高值化利用,为破解这一困扰国际化工界数十年的固废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资源消耗做减法,产业价值做加法,何光亮展示集团整合六年来的绿色答卷:
2019年:消耗磷矿石1800万吨,工业产值305亿元,亏损16.8亿元;
2025年:矿石消耗降至1400万吨,工业产值跃升至583.7亿元,盈利超40亿元;
2028年目标:矿石消耗控制在1800万吨内,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用更少资源创造更大价值,正是循环经济的核心要义。”何光亮强调。目前集团正通过三大创新路径,将每年产生的数百万吨磷石膏转化为新增长极。
何光亮介绍了破解世界级固废困局的三大突破。首先是绿色建材革命,依托石膏天然的A级防火与节能特性,集团开发出超强耐火墙体系统(1000℃高温燃烧4小时内部温度<40℃),其胶凝材料碳排放仅为水泥的1/7。2023年建成的“1468工程(年处理磷石膏140万吨、回收硫酸60万吨、生产水泥80万吨)”实现年处理磷石膏140万吨,同步回收硫酸60万吨、生产水泥80万吨,每吨处理成本较同期市场硫酸价格平均低313元。
其次,硫资源战略循环,中国年进口硫磺超千万吨,其中80%用于磷化工。集团通过磷石膏分解技术,将硫回收率提升至行业新高度。“当硫磺价格达700美元/吨时,我们仍有104元/吨盈利空间;即便价格回落,技术升级可使成本再降200-300元。”何光亮透露。该技术为全球首次实现百万吨级产业化应用。
最后是高端材料破壁,建成全球最大30万吨/年高品质无水石膏生产线,突破三大技术壁垒:
第一,磷含量降至0.068%(远低于国标0.2%安全限值);
第二,白度达87%超工业级标准;
第三,粒径精准控制至11.278微米。
由此生产的新型包装材料性能超越聚丙烯,已应用于管材、膜袋等领域。集团具备年转化1500万吨磷石膏能力,相当于中国年产生量的20%。
从“世界难题”到“中国方案”。面对全球每年约2.5亿吨石膏固废(其中磷石膏9000万吨),何光亮对比国际现状:“环中东地区仍在向海洋排放,美国技术停滞多年,而中国已走出产业化道路。”
他在现场向全球合作伙伴发出邀请:“这套经12万吨级验证的工业化装置,将为人类解决石膏固废提供全新可能。”
随着磷石膏变身高值材料的瓶颈被突破,贵州磷化集团的实践正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书写下坚实的工业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王华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