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通讯员 童萱)7月7日,58岁的高女士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已成功接受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10天,目前恢复顺利,将于8日出院。医生表示,高女士回家后将进行进一步的康复训练,以恢复部分上肢功能,并逐步实现如吃饭、喝水等需要手部精细活动的生活能力,从而开启新生活。
三年前,高女士在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后,导致高位截瘫,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虽然近年来,她一直在进行康复治疗,上肢虽有所好转,但仍无法做拿、握等精细的活动,双下肢仍处于瘫痪状态。
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舒凯介绍,我国脊髓损伤患者人数接近400万,且每年新增约9万人。脊髓损伤导致的高位截瘫不仅影响运动功能,还涉及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严重受损,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和生活不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帮助这些患者更好地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唐洲平介绍,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出现,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其核心原理是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搭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外部设备的闭环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重塑神经功能,进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这一技术的突破,有望改变传统康复治疗的局限性,为高位截瘫等严重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6月28日,在该项目负责人唐洲平指导下,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舒凯、胡峰医生团队为高女士实施了华中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在神经外科机器人导航下,医生将两根电极精准植入到患者左侧脑部硬膜外手部运动和感觉区,同时在皮下埋藏1元硬币大小的记录设备,后续患者可通过皮肤无线进行电和数据传输,整个手术不侵入脑组织,2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舒凯介绍,高女士的植入式脑机接口是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它在高女士的康复过程中将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精准的脑信号捕捉和传输,外部设备能够根据高女士的脑部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反馈,促进部分神经恢复,帮助她逐步恢复上肢的运动能力,最终实现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精细运动功能的目标。
唐洲平介绍,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未来有望帮助更多的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甚至实现生活自理。同时,这一技术也将在神经康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据悉,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同济医院在脑机接口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全国12家中心之一,这是同济医院参与的全国首个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自6月5日同济医院开设脑机接口咨询评估门诊以来,已接诊和评估包括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全国各地患者100余人,并积极开展多项无创和有创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