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客户端5小时前
▲资料图:雨天,轿车正在道路上行驶。新京报资料图
近日,河南省总工会发布关于做好高温及汛期劳动保护工作的提示函,其中明确,建立极端天气弹性工作制度,如遇暴雨、雷暴、强风等极端天气,可采取居家线上办公等弹性工作模式,因天气原因迟到、早退、缺勤的,不计入出勤考核。
最近一段时间,郑州持续高温,市民的生产生活遭受严重“烤验”,同时,当地也即将进入高温多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此背景下,建立极端天气弹性工作制度,无疑可以使“上班族”感受到来自制度层面的关怀。这种细致入微的建议,彰显了民生温度和颗粒度。
极端天气中,市民出行难度增加,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间,道路拥堵加剧、公交地铁人头攒动,令上班族苦不堪言。如果遇上急事,更是让人徒呼奈何。明确“因天气原因迟到、早退、缺勤的不计入出勤考核”,意味着打工人们不必将打卡视为“天大的事”,从而可以更从容地开展工作。
实际上,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即将来临之际,后续可能出现的大风暴雨,对城市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为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每逢极端天气来袭,很多城市都会发布预警信息,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五停”。
如果说“五停”旨在紧急避险,建立极端天气弹性工作制度,则更有助于确立起应对极端天气的长效机制。这意味着,企业和公众不必再“等通知”,而是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未雨绸缪早做安排。
作为劳动者的“娘家人”,工会提出建立极端天气弹性工作制度,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相关法律条款的细化。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这意味着,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近年来,弹性工作制多次成为热点议题。尽管坊间对此赞誉有加,但在实践中却始终“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弹性工作制虽然能提升员工自主权,减少迟到缺勤等现象,但用人单位的管理难度也将因此而增加。
在弹性工作制一时还难以大范围开展的现实背景中,不妨先从建立极端天气弹性工作制度做起。由此,既可以保障极端天气中的人员安全和生产秩序,也可以探索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从而为更大范围推广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工会有提醒的义务,而没有强制的权力。但尽管只是一份提示函,对用人单位来说依然颇具启发意义——人文关怀不仅能凝聚向心力,而且能创造生产力,这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撰稿 / 赵志疆(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李立军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