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4小时前
“嗡——嗡——”7月4日21时,两台绝缘斗臂车的引擎声划破深夜的宁静,滁州市琅琊区10千伏铜陵路带电作业现场,热浪像未散尽的余烬,裹得人喘不过气。国网滁州供电公司的李振宇正弯腰戴上厚重的绝缘披肩,金属搭扣碰撞声里混着他粗重的呼吸。
“老李,注意安全啊。”地面上,同事喊了一嗓子。李振宇仰头应了声“知道”,斗臂车缓缓升起,他的身影在路灯下慢慢变得高大。
半小时后,斗臂车落地的液压杆发出排气声。李振宇解开绝缘披肩的瞬间,汗水浸透的工装便显露出来。“这是今晚第4个点。”他抹了把脸,汗珠砸在安全帽上,“还有6个,凌晨两点能收工就不错。”正说着,对讲机里传来现场负责人汪露明的声音:“各组注意,发电车准备热倒并网。”
不远处,四台中低压发电车的轰鸣声渐次升高。汪露明表示:“40多号人分了三个班组,今晚必须把这片区的电缆检修完。”他的反光背心后背,汗水已经湿透。
22时整,“已具备送电条件,可以送电。”的指令从对讲机里炸响。中压发电车的轰鸣声突然变得厚重。“成了!”有人低喊一声,附近居民楼的灯光没有丝毫闪烁,空调外机的嗡鸣依旧均匀。
李振宇正往工具包里塞扳手,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家人发来的关心微信。他咧开嘴笑,眼角的汗滴进嘴里,咸得发苦。“你看。”他举着手机晃了晃,“咱这汗没白流。”
夜色里,斗臂车向着下一个作业点驶去。与此同时,国网滁州供电公司调度中心内,大屏幕上的负荷曲线仍在高位跳动——518.3兆瓦的最大负荷、10545万千瓦时的单日用电量,两组数据均创下纪录。这些数字的背后,是22支应急队伍、722名抢修人员的全天候待命——他们已做好准备,迎战这场高温持久战。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