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5小时前
已是小暑节气,满目葱茏中泛着点点金光,炽热的阳光透过层层油绿,留下了一处处树影斑驳,为炎夏增添了几许生机和活力。很多人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树影之下度过的。
过去乘凉过夏一定要装备整齐。一张油得发亮的竹制躺椅是标配,再有几个大蒲扇、几张马扎,便是夏夜最好的纳凉工具。大爷大妈聊着闲篇、小孩子们嬉笑玩闹,人气满满、地气十足,然后在欢笑之中沉沉睡去,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若是在哪家后院一片藤蔓茂盛之处纳凉小聚,在过去那是相当奢侈的。尤其是对小孩而言,葡萄、番茄、黄瓜随手可摘、放声大嚼,绝对能吃个肚圆。这一方小天地,就是顶级的消暑胜地。此时,藤蔓上还有一种时蔬已然成熟可摘,顶着黄花、通体油绿,软软的瓜肉透着一股独特的清香。正是丝瓜上市之时,人们的餐桌上也因为有这一味新鲜而变得格外清爽。一碗热腾腾的丝瓜蛋汤,堪称夏日里最温柔的“良药”。
在丝瓜这件事上,安徽地域不分南北,都是家家灶台上最爱的鲜蔬。条条藤蔓之上缠绕的不仅是消夏“调味剂”,更是萦绕在心头的乡土记忆。一口清爽、几声感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黄瘦”!
一夏清凉盘中寻
在安徽人的饮食智慧中,丝瓜被奉为“赛人参”的时令珍味。一入盛夏,根根丝瓜已挂满藤架。家里掌勺的大厨们对于挑选一根优质的丝瓜,颇有心得。一般专选那些或弯或粗、大小不一的“歪瓜”,认为这些历经风雨、自然生长的露天瓜甘甜多味,远胜大棚中整齐划一的产物。这种自然天成的饮食理念,深植于安徽人“顺时而食”的生活哲学中。
丝瓜确实是一味好物,它不“挑食”,只要有适合的气候和土壤,便能在藤蔓上茁壮生长。丝瓜也很爽口,通体软嫩成就了一盘盘消夏美馔,也激发了一众大厨的无限想象力。但不管怎么说,丝瓜真正的魅力还在于最本真的味道——清香回甘。这也是生活中最需要的调味料。难怪一盘丝瓜端上桌就会被瞬间秒光,谁都不愿意错过夏日的一口甜。
丝瓜怎么入馔?安徽人有自己的理解,讲究存鲜锁嫩。丝瓜买回先入冰箱冷鲜一会儿,削皮时才能轻松利落,烧煮时入味更充分。去皮务净,连绿色经脉也要削除,否则麻嘴涩口。素烧是最经典的做法——蒜末热油爆香,丝瓜入锅略炒,关键一勺猪油淋入,中火慢煨。待乳白浓汁汩汩渗出,丝瓜软滑如玉,即可出锅。无需任何调料,一口咬下,清甜汁水漫溢齿颊,这是纯正瓜鲜的味道。
丝瓜亦为汤羹良材。一道丝瓜蟹味菇蛋花汤,堪称夏日妙品:丝瓜与蟹味菇同炒出香,加水煮沸后,蛋液徐徐淋入锅中成芙蓉,清鲜甘润之气扑面而来。丝瓜炒豆米更是时蔬最佳组合。以现剥豆米配伍,翠白交映,汤汁乳白醇厚,尽显清香味浓的素馔精髓。
江淮时鲜共绵长
丝瓜并非独行于安徽夏宴,它与一众时令风物交融,绘就一幅江淮消夏长卷。
安徽人深谙夏养之道,饮食讲究清润,忌肥腻。即便是家禽鱼鲜为主角,必有新鲜时蔬与之相融合,讲究荤素搭配、口味平衡。每到夏季,江淮一带喜用丝瓜做汤,再放入一些手搓的肉圆吊口味。别看是简简单单一锅汤,讲究肉味、菜味、清香味融为一体。肉圆一定要新鲜肉现剁出颗粒感,然后拌入葱姜调味,搓成圆子。丝瓜一定要切成滚刀块,这样才好熟透入味。待锅开水滚,先下肉圆调出底味,再入丝瓜一同炖煮。一定要小火慢煨,直到肉烂瓜酥,点点油珠上飘着一层乳白色,即可出锅上桌。此时的汤品十分鲜甜,食之香醇,乃江淮地区百姓夏日里的心头好。
掠过江淮之地,一头扎进江南水乡之中,又是一幅别样的夏食胜景。
鸡头米、菱角、茭白等傍水而生的清物正是成熟之时。小暑前后,鸡头米甜汤成皖南消暑佳饮:新剥芡实与冰糖、桂花同煨,糯香沁脾,化解暑热之郁。皖南山民挎篮采撷的地皮菜,与土鸡蛋、野葱同炒,食之颇有乡野之味。此时,哪能少得了一味丝瓜呢。丝瓜的软糯口感与水生时鲜相互映衬,只需一盘烩制,远比丝瓜毛豆米更为清甜。
任何时蔬只要到了皖南一地便有了无限生机,真是一方宝地!
哦,切莫忘了一味调味品——紫苏。紫苏辛温,恰能中和水产寒凉。一道紫苏炒螺蛳,咸鲜味裹着一股清香。而皖北人更爱在院里种紫苏、荆芥,摘下嫩叶卷饼生食,满口清凉。此时,再来一碗丝瓜汤正好“溜溜缝”,让清凉之感通达全身。丝瓜就是这盛夏之时的好搭档、好伙伴,身姿百变、口感绵长。
一蔬一饭总关情
一根丝瓜缠绕的不仅是藤架,更牵连着江淮百姓的情感脉络,在“不时不食”的饮食习俗中,承载着超越滋味的情感传递。
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家中灶台上一块洗得发黄的丝瓜络。说来也是神奇,无论多么油腻难洗的盘碗,用丝瓜络仔细擦擦,便能变得干干净净、十分滑手。丝瓜络特殊的结构,具备吸纳油污的“技能”,这也让丝瓜超越食物本身,成为家庭主妇们清理厨房的好帮手。每到夏秋丝瓜成熟后,总有手勤的主妇们将其中一部分丝瓜晾干发黄,待丝瓜变成丝络状,即可成为一件称手的清洗用具。丝瓜络还是一味用于疏通经络的中药材,在阵阵清香中熨帖每个人的身心。
所以说,丝瓜浑身是宝,它是好食材、好药材,更为一处处农家小院增添生机、投下阴凉,成为无数人难以忘怀的浓浓乡愁。
安徽人食蔬,还讲究心境上的素雅安然。正所谓清淡非寡淡,内心安然恬静,不油腻、不繁琐、不浓郁,方得真味。炎夏午后,一碗丝瓜汤面、半碟凉皮、变蛋、荆芥佐味,家人围坐分食。窗外蝉鸣震耳,屋内却因这一口鲜而心生静谧——人与时令的和解,就在这方寸餐桌悄然达成。
暑气蒸腾的江淮盛夏,丝瓜如一条绿色的脉络,连接着山野与灶台、自然与人文。菜市里,指尖轻叩瓜身的脆响,灶台上乳白汤汁的翻滚微响,写就了夏日里的清凉叙事。当季风流转、藤蔓渐枯,唇齿间那抹清甜沉淀为记忆的锚点——丝瓜牵引出的水土人情,在每一个夏日如期返青。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