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5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上海、深圳报道
从燃料电池汽车上下游来看,车载储氢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商用的重要突破口,这也给了产业链玩家入局的机会。
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5)近期在上海举行,海力达全球首席执行官沈俊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海力达业务涵盖纯内燃机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及氢能多元场景应用。尽管氢能发展确实没有达到市场预期,但海力达仍然将氢能作为战略部署的一部分。
“此前认为2028年是氢能的爆发点,目前看时间点可能会延后。”沈俊豪谈到。
在氢能领域,海力达已围绕氢能的全产业链展开布局,包括制氢端(电解水制氢)、储氢端(固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以及应用端(交通领域、建筑和发电领域)。
氢能赛道的玩家不少,但要真正做深、吃透却并不容易。而阀这一部件看似细微,对整个燃料电池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沈俊豪表示,海力达在氢能领域先站稳中低压的阀类产品,涵盖比例阀、截止阀、排水排气阀等,部分产品已占据市场头部地位。当下,海力达正在推进高压阀的落地,还有引射器进氢模块的落地。除此之外,海力达也拥有储氢控制器以及软件,正等待氢能市场的爆发。
储氢若涵盖氢瓶设备,阀类产品在储氢环节价值占比相对较高,涉及70兆帕的减压阀、70兆帕的瓶口阀以及储氢控制器。
为让市场更好接受氢燃料电池汽车,储氢瓶阀门同样面临着降本问题。
阀类产品受到主机厂需求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未规模上量。其次,部分主机厂出于对成本的要求,氢能用阀可能会选择工业领域的阀类产品,达不到车规级的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当前,储氢瓶阀门以进口为主,相应的市场主要由加拿大、意大利和美国等国外公司占据。
近年来,随着涌入氢能阀门的国内企业增多,其国产化进程加快。
“只有规模效应,阀类产品的成本才有可能降下来。海力达之所以具备这一基础,首先得益于多年传统汽车业务的积累,建立起覆盖供应链、研发和制造等环节的车规级能力体系,为氢能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产业支撑。同时,公司在氢能、传统动力系统与热管理等领域实现多元化布局,不同业务之间形成良好对冲,增强了整体经营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沈俊豪谈到。
(编辑:骆一帆)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